继承法2022年最新规定?
实际上,继承法中对遗产继承有着明确的规定,2022年《民法典》对于子女继承父母房产又有了全新的规定:
一、这种情况下,子女“不能继承父母的房产”
在新的《民法典》中规定:继承开始后,如果没有遗嘱,按继承法继承,但如果父母有遗嘱的话,应按遗嘱办理。
另外在《民法典》的第一千三十三条中还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有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二、公证遗嘱不再优先,将以最后遗嘱为准
三、《民法典》增加了“代位继承”一项,扩大了继承范围
在新规中,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进行了扩大:侄子、侄女、外甥和外甥女都可以成为合法继承人,同样享有合法继承权。也就是说,当第一、第二顺位继承人都不在的情况,侄、甥均可以继承。
四、子女有不当行为,会丧失继承权,但同时也增加了“宽恕制度”
以后,在继承父母遗产的时候要按照新的规定来继承。总的来说,继承遗产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孝顺,只有子女尽到了做子女的义务,父母才愿意把遗产留给子女并且拿的也能心安理得。虽然遗产继承比较复杂,但是法律也规定的十分清晰。建议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咨询律师。
确权宅基证2022全部发放吗
一、统一发宅基证吗?
统一发放宅基证。但是也是需要提交相关的材料的,比如说申请书,还有一些自己的身份证件等材料。之后,有关的部门会对此进行一定的审核,在发现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之下,就可以统一发放宅基地证件。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在地类管理上属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允许建房,但建房之前还需要提出申请,经批准以后,才能凭宅基地证和准建证去申请办理房产证。
我国在农村合作化后,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因建房需要,向集体组织申请建房用地,经集体报送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并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地证是当前农村村民合法拥有房屋和用地的权利凭证,可以在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转让,但不得向非集体组织成员转让。宅基地证,通称宅基证。
二、农村宅基地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在农村是统一发宅基地证的,宅基地被征收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款,具体的补偿标准要由政府制定的补偿方案进行确定。村民只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宅基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宅基地不能进行买卖,宅基地的使用权也不能继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