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进一步焕发农村经济活力,做好“三农”工作,直接关系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决定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应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工业提供强大支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品价格,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不仅如此,作为人口大国,中国须下大力量解决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三农”问题解决得好,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够稳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够提高水平。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到今天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农业的基础地位没变,农业的全局性质没变。农村棋活了,整体经济发展就有后劲、有支撑。
第二,宏观经济稳定是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抓好农村改革,目的是保障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宏观经济稳定,企业才能够在相对平稳的景气形势下谋发展、促发展、稳发展。
如果经济大起大落,过热过冷,企业行为则只能是短期行为。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其中不少是行业代表性企业。上市公司运营状况是宏观经济走势的最好写照。因此,三中全会研究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对农村发展若干问题作出一系列决定,对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是积极的,对证券市场是积极的。
第三,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离不开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离不开新增城市人口的参与。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正处在全流通市场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些旧有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暴露出来。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特别需要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支撑所在。所以,三农问题获得突破,不仅可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国内消费层级,而且使上市公司群体受惠,直接利好证券市场。
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成的新增城市人口,将成为“理财新军”,陆续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证券市场中来。新增城市人口是不可忽视的新投资人群。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