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产业统计有什么用?
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农村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服务政府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分类标准是界定统计范围、明确统计对象的前提,是统计调查、统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统计数据可比性的首要条件。在《分类》研制之前,农业统计主要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农林牧渔业的分类内容。相关分类对于科学实施统计调查,准确反映农业规模、结构,顺利开展农业统计核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业经济活动领域正在由传统种植、养殖向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以及生产性服务拓展,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分类已难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准确和全面反映。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不断迭代升级,对农民就业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计标准。同时,我国农业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涉及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比较随之增加,更需要制定与国际分类相衔接的统计分类标准。时代在发展,产业在融合,亟待制定一项专门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
为科学界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统计范围,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国家统计局会同农业农村部于年初启动了《分类》的研制工作,历时一年,《分类》现已通过国家统计局令的形式发布实施。
二、什么叫农村产业路?
产业振兴路,走好每一步。一个乡产人可能力量微小,但当我们一起瞄准一个共同方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出发,必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
走好融合路。农业要越过产业、区域、城乡边界,与其他产业高位嫁接、跨界融合。农村产业融合,要融出新气质,融出新业态,融出新范式,“农业+”要致力让每一个奋力拼搏的乡产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好特色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培育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人文历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开发更多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走好创新路。做大做强农村创业创新,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善用新技术、新手段。农业要搭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产销对接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好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把好的乡村美景推出去、火起来。
走好富裕路。乡村振兴就是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果。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用产业升级防止农民返贫。
三、农村产业补贴是什么?
农业补贴都包括:
1、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2、粮食安全储备补贴;
3、粮食援助补贴;
4、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
5、收入保险计划;
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
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
8、农业资源储备补贴;
9、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
10、农业环境保护补贴;地区援助补贴。
四、农村产业建设包括什么?
一、引爆主体产业,构建核心吸引 主体产业是根本,发展乡村产业的第一步是对接市场需求,挖掘乡村地方产业潜力,并形成核心吸引,树立产业品牌,形成首批客源,为后期旅游要素的发展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打好基础。
1 瞄准本地优势,确定主体产业
1)主体产业需要满足特色鲜明、基础良好、在区域内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等条件,可以是乡村地方本身就有的产业,也可以是引进的产业。
2)主体产业开发价值要在市场上引起共鸣,通过调研问卷、访谈等手段,发掘市场潜力。
3)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区位重要性、交通便利性、政策支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等要具有一定基础。
2 挖掘独特卖点,引爆主体项目 针对主体产业,通过“四化”手段,打造特色主体项目,引爆市场。
1)规模化+市场化。 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面积、丰富种类、提升技术等,将原来分散或者小规模经营的主体产业推向规模化发展模式,现规模效益,同时,进行市场化功能植入,增加观光、摄影、婚庆等消费点。
2)创意化+品牌化。 运用创意将主体产业进行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商品,并进一步通过举办大型节庆、国际展览、全国竞赛等品牌塑造方式,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产品或商品,大大提升创意的价值和效益。
二、 开发前台产品,提升主题要素 前台产品是指以主体产业为基础,融入旅游要素,打造形成可观、可游、可品、可住、可行、可体验的多元化主题产品,实现主体产业前台产品的旅游化链条延伸。
1 氛围营造,打造主题化的“观光” 打造有特色的产业景观观光,产业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规模化的产业易形成视觉冲击与观赏价值。 全域主题景观观光,结合产业主题,通过休闲设施主题景观化、房屋风貌改造主题景观化及主题景点打造措施,形成乡村全域空间景观化的格局。 生产过程观光,通过开放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资源的景观化,将生产过程打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培育业态,打造主题化的“购物” 以业态培育为特色,形成卖商品、卖场所、卖方式的主题化购物体系。 卖的商品主题化,构建“主题+泛产品”的商品体系,打造主题商品品牌,创新泛产业产品,向生活器具、文化艺术商品、美容美体商品、养生保健商品等衍生。 卖的场所情境化,采用农旅一体方式,让游客在享受乡村美景的同时,催生需求动机,并形成订单,实现产消直通,城乡联动。
五、产业投资平台有哪些?
产业基金平台,个人投触资平台,乡村全产业投资运营平台等。
六、产业金融平台有哪些?
陆金所,人人贷,宜人贷,投那网,红岭创投,等等
七、it产业第三平台是什么?
大数据与大宗商品交易发展的结合分为三个阶段:即物理阶段、化学阶段和智能阶段。物理阶段很简单,就是软硬件都齐备了,该有的有了,“电”通了,“网”上了,各类信息和数据只是处于简单采集状态;化学阶段就上了一大台阶,两者不仅是物理层面上结合了,而是有化学反应了,要么是反应一方为另一方带来性质上的变化,要么是两者反应成为新的“物种”;智能阶段就是最高级也是终极阶段,生态化、智能化,系统一体化的基础上具备智能,自我会科学调整、理性发展。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IT架构“第三平台”是信息社会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但目前很多中小平台很难将大数据真正利用起来,很多还没有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三是外部环境不具备,信息数据对我们来说是海量的,那就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推动大数据利用。但在某些地区和领域,信息化推进就会较慢,实际被利用起来的条件也有限。
八、金融孵化产业辅导是什么平台?
金融孵化产业辅导是一个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银行联合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创投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为创新创业企业打造“金融+孵化+产业+辅导”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创业者港湾”。
九、中体产业平台有哪些?
中体产业平台有赛事活动,体育传播,教育培训,体育彩票,线下体育空间平台,线上数字科技平台,以及品牌运营,资本运作,标准认证,研究咨询和体育地产等。
十、农村白事用什么礼仪
农村白事用什么礼仪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白事(即葬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涉及到许多礼仪和习俗。农村白事的礼仪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的关怀和安抚。本文将探讨农村白事常见的礼仪及其含义。
通知亲友
在农村,亲友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得知有人去世的消息,如大声喊叫、张贴传单等。这个通知的方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逝者去世的消息,并且前来慰问。当得知有人去世时,人们会马上准备前往丧家表达哀悼之情。
迎接灵柩
当灵柩到达丧家时,亲友们会整齐排列在门前,以向逝者表示最后的敬意。家属会站在灵车旁,等待灵柩慢慢移动出来,并悲痛地表示哀悼。这个仪式也象征着亲友们为逝者送行,希望逝者在来世得到平安和幸福。
接待亲友
在农村白事中,家属会准备一处专门接待亲友的场所。亲友们会依次前往这个场所,向家属表达哀悼之情,并送上各种香烛、纸钱和花圈等。这个仪式是表达亲友们对逝者家属的支持和慰问,同时也是向逝者家属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仪式举行
在农村白事中,通常会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如道教或佛教的祈福仪式。这些仪式会为逝者祈福,希望逝者得到来世的安宁。在农村,人们相信逝者在来世可以得到福报,因此这些仪式也是对逝者的祝福和祈愿。
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是农村白事中最庄重的仪式之一。家属和亲友们会围绕着灵柩,进行最后的告别。人们会纷纷上前瞻仰逝者,为逝者送上最后的祝福和哀思。这个仪式象征着生者对逝者的告别,也是对逝者生命的最后纪念。
后事安排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逝者会被安葬或火化。农村地区的墓地通常在村庄附近或者在农田中。安葬后,亲友们会帮助家属整理各种后事,如收拾殡仪用品、收纳祭品等。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家属缓解悲伤,并为逝者留下一个清幽的安息之地。
守丧期间
在中国农村,守丧期间通常为丧家准备三天至七天的时间。家属会穿上素服,不参加社交活动,并避免各种娱乐。在这段期间,亲友们会前来慰问,并为家属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这个期间是为了让家属有足够的时间安抚心情,缅怀逝者,同时也是社区的一种形式团结和支持。
纪念活动
在守丧期结束后,农村白事通常会举行一些纪念活动,以纪念逝者的生平和贡献。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回忆逝者的美好时光,并为逝者祈福。这个活动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亲友们支持和慰问的回应。
总结
农村白事礼仪是农村民众对逝者的一种敬意和尊重,也是对家属的表达关怀和慰问。通过通知亲友、迎接灵柩、接待亲友、举行仪式、告别仪式、安排后事、守丧期间和纪念活动等一系列仪式,人们在农村白事中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对家属的支持和祝福。这些礼仪的遵循和实施,不仅有助于平复亲友们的悲伤,也体现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