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做道路亮化,道路亮化有什么意义?
道路亮化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它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表达价值和城市形象的差异,从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水平。
其次,它能有效地提高公众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相匹配。这些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可以使城市
2、公共与市政设施得到增强文化气息,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形成和完善城市的归属感。
3、亮化设计也象征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更是代表了城市亮化工程的特点。
道路亮化包括的内容:
1、道路两边树木、草坪亮化
主干道两边的路灯和装饰彩灯、灯笼造型可以挑选新颖别致一些的,科学合理的布局,注重文化色彩和附近景色的搭配,成为这个街道的一个特点,灯光旖旎、霓虹灯闪烁,让人有一种童话般的感觉。吸引行人驻足逗留拍照。
2、周围墙体亮化
主干道亮化也包括周围建筑上的亮化设计,统一规划,灯光清晰、错落有致的道路亮化夜景,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美化环境啊!
道路亮化城市更美,出行更方便,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二、道路亮化的实际意义有哪些,道路亮化意义介绍?
亮化工程体现着现代都市的文化层次和经济实力,更是展示城市特色,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繁荣以及迈向国际化的“硬件”条件之一。随着能源危机和光环境恶化的加剧,人们对亮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城市道路亮化照度的设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亮化设计者不能单单考虑平面的照度,还要加上空间立体的照度变化。照度的变化属于照度梯度的范畴,目前,对于这种立体亮化的照度梯度的研究还不多。由于照度的梯度问题关系到人们如何科学的控光的问题,所以照度梯度的研究问题逐渐提到一个很高的日程。
亮化照度梯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亮化计算方法的问题,亮化计算是亮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亮化设计中,通过亮化计算,不仅可以求出亮化所需要安装的灯数和灯的功率,还可以对亮化效果进行预测。值得说明的是现在道路亮化的重要指标是亮度,拘于现在道路亮化设计的现状,规范中要求的指标还多注重于照度值,而非亮度值。
观察一下身边城市立交桥亮化的方式,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设计和规划。道路亮化规范中规定“小型立交可采用常规亮化,大型立交宜采用高杆亮化”[8]。有的立交桥亮化则是高杆亮化和常规亮化相结合的亮化方式,这种方式下,由于光源不在同一高度上,由此产生了立体光源对多层空间的亮化方式,特别是在多层立交的情况下。而且现在的道路亮化灯具一般采用半截光的灯具,对于立交桥来说,由于有时立交桥的层数比较多,会造成上面的光源对下面的道路影响严重,当单独设计时,上层、中间层和下层的道路照度均达到要求的时候。由于单方向影响的作用,造成下层和中间各层的照度要求严重超标,这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光污染严重。
针对这种现实,必须在满足现代人们的交通和审美需求的要求下作出改进,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科学的控制措施。为了在各层立交控制一个合理的照度值,必须把立体光源在空间立体上的照度变化规律研究清楚,才能更好地对立交桥进行亮化设计。
三、求3000字“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实践报告(最好是在山东境内的)
××村为文殊镇下辖行政村,紧靠兰新铁路复线,嘉-祁县级公路横贯境内,村域位于镇区西北部,与嘉峪关市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距离市区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文殊镇总体规划的中心村之一。 一、××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与收入。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55户,1692人。现有劳动力116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70人,初中程度470人,小学程度529人。现从事第一产业713人,第二、三产业456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4809元,其中:种植业1551元,养殖业1130元,林业75元,第二、三产业2053元。1996年嘉峪关市政府对三镇农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截止2005年,全村小康住宅砖混结构住房达67%,砖木结构住宅25%,户均32平方米。 2、农业生产。全村现有耕地321.43公顷,人均2.84亩。2005年粮、经、饲结构达到10:81: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7亩,经济作物3146亩(以蔬菜、瓜果为主),饲草地341亩。××村因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是嘉峪关市主要的精细蔬菜供应基地,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蔬菜、瓜果、大葱、优质马铃薯等。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座。 3、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全村现有道路25公里,“u”型衬砌渠道22公里,人畜供水管线14公里。农村供电网改造已完成,可满足10~15年之需。村内电话入户率46%,有线电视入户率87%。现有个体商店9家,从业人员9人。有小学1所,校舍面积1570.92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有公共汽车站1个。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420平方米,村组干部共13人,其中党员9人。村集体收入3万元。该村西端是双泉农业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138个,企业产品达20余种,从业人员达386人;从事商贸、娱乐等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达39户,从业人员达70余人;村域内双泉水库东侧的××渡假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区从2000年开始兴建,现已初具规模,现有经营户数12户。2005年全村参加社会保险的户数为85户。 4、林业与生态环境。现有农田林网1314亩,覆盖率32.9%;村庄绿化面积475亩,村庄林木覆盖率11.9%;河、沟、渠植树66亩。 二、××村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村地处嘉峪关市城乡连接地带,距离嘉峪关市区仅有8公里,距离嘉峪关火车站6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嘉-祁县级公路贯穿全村,是城市化的优势辐射区,随着嘉峪关市南区的开发,××村即将与城市连接为一体。 2、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村地处双泉水源地,地下水年溢出量近3000万方,为发展淡季蔬菜生产、高寒淡水养鱼及旅游观光提供了较好水资源条件。 3、较好的产业开发条件。××村与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开发区规划面积133公顷,建设分区6个,区内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各类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有大地肉羊养殖场、广哲獭兔养殖场,兆兴猪场和2004年开工建设的万头肉牛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有金汇3000吨脱水蔬菜厂和2000吨果蔬气调库、1000吨棉籽油加工厂、年屠宰加工10000万头牛和5000万只羊的中昌肉食品加工厂及100吨文殊食用菌厂。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为××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产业化建设,提高就业安置能力奠定了基础。 4、稳固的农户经济发展基础。××村是嘉峪关市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为本村的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5.2%,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多座,占地面积1380亩,户均2座以上,每年向城市提供淡季蔬菜2500吨,大田蔬菜4000吨左右,农民仅从淡季蔬菜中获得的收入达3500元。近年来,随着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农户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司 农户的养殖产业化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5、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近年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两品一游”的思路,充分利用双泉水资源条件和自然植被条件,规划建设了××渡假村,总面积40公顷。现已建成少数民族风情园12家,累积投资达2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0余人,已逐步成为本市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区,为该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村建设新农村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确定××村建设思路为: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田园风光、现代生活”为主线,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实施“12-1”工程(即一组一个生态公园、一组一条样板路、一组一个文化活动室、一组一条葡萄长廊、一组一个商业网点、一组一座公共浴池、一组一处垃圾收集点、一户一座卫生厕所、一户一个沼气池、一户一个暖棚圈舍、一户一座日光温室、一户一个太阳灶),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村建成为“村美、户富、风气好、班子强”的新型小康村。 (二)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农田、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通信等重点,以村庄整治为核心,实施以下项目:一是加快××村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该村的水资源利用率由现在的65%提高到85%以上。二是按照“双千元田”建设目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人均达到2-3亩高标准农田。三是完成居民点道路亮化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和村组“绿色通道”工程。四是利用电信光纤入镇的条件,建设××村信息平台,以村小学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为主,积极鼓励宽带入户,切实解决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产业开发突出抓好“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重点搞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花草苗木生产基地、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开发建设、××村民俗渡假村、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及养殖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村农民技术培训,通过以上七项工程的建设,大副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户均有一个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奋斗目标。 3、社会事业重点建设文化先进、卫生完善、教育发达、社会保障的小康村。一是完善村组文化活动室,保证村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公共活动需要。二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要求,完善村小学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村医疗所及计划生育辅导站建设,全面提高村级医疗设施及服务水平。 4、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标准化的要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四旁植树等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村民住宅的设施水平,建设沼气池、暖棚圈舍,实现农村居家环境清洁、整齐、优美、标准。 5、社会保障重点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参保意识,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参保率达到85%以上。 6、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充分引导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在完善村级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通过以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及“三个文明”六个方面的建设,把××村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和谐、自然风光优美、社会各项事业发达的新型小康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