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家乡或交通的新变化

149 2023-03-03 06:19 庾红   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我的家乡沈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方面,更是有了飞快的发展。我想通过几件事,告诉大家我的家乡在交通方面翻天覆地的变
化。
二零零七年,我搬到新家时,小区门前只有二九七路一条公交线路。过了不久,一一四路公交车也从小区的门前开通了。当时,乘车的人稀稀落落,二九七路在我家
小区的门前也没有设停靠点,我每天上学都要走十五分钟的路,才能坐上公交车上学。随着小区及附近居民的增多,经过大家的一致呼吁,二九七路也在小区门前增
设了新的停靠站—贵和街站。有了这一站,不仅使我每天上学的路程缩短到只需走五分钟就可以坐车,同时也方便了附近居民上班、买菜、购物、送孩子上学……,
可以干好多事情呢!
我们沈阳的地铁也马上就要开通了。沈阳地铁一号线全长二十八公里,沿途设置了二十二座地铁车站。二零零九年六月末,二十二座地铁车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
工了,预计今年年底我就能够坐上地铁去上学了。地铁一号线完工后,初期每天可以运三十多万人次,近期客流量可以达到每日六十万人次,远期可以达到一百多万
人次。车站地下一层为人防共享空间;二层为地铁车站站厅层;三层为地铁站台。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深入,这将给南来北往的人们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也标
志着我的家乡沈阳步入国际大都市行列。
大家别忘了还有沈抚城际列车呢!听说乘坐沈抚城际列车到抚顺要比坐汽车节约二十多分钟呢。这样既不累,又可以感受高科技的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通过越来越发达的交通网络,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快捷。我们在看到家乡变化的同时,更可以想象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为我的家乡、我的
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也为自己美丽的家乡和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让祖国成为世界上最文明富强的国家!

道路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有了路,山里的东西就能卖出去,外面的企业能引进来。现在村里的反季节蔬菜、瘦肉型猪从无有到,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的也多了。”
仅仅几年时间,一条条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一条条羊肠道架起了通坦桥。走进峡江县的青山绿水间,如今只见新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点缀其间,农村公路如彩带飘进村落,一辆辆载着农副产品的汽车欢叫着奔出村庄。


公路一通百业兴


“有了路,山里的东西就能卖出去,外面的企业能引进来。现在村里的反季节蔬菜、瘦肉型猪从无有到,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的也多了。”近日,峡江县金江乡新溪村委会主任王修平,说起通村公路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


峡江县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将“村村硬化水泥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倾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目前全县已改造农村公路486.7公里,全县100个行政村中有87个实现道路硬化。


公路通到村口,村里的一切开始显得生动起来。桐林乡南安村,每50公斤毛竹的价格从七八元涨到二十余元,马埠镇曾安村,往年因运输难烂在地里的西瓜销路打开了,村民人均收入一下翻了2倍多。


仁和镇朱家村专门贩鱼的王老板说,修了康庄公路,降低了运输成本,平均每公斤草鱼增收0.5元钱。水边镇上盖村是全县有名的运输村,全村103户人家有72户买了货车跑运输。


公路修到哪,民房改造就进行到哪,产业结构就自发调整到哪。罗田镇坑头村新修4公里水泥路连通省道巴安线后,带动群众养猪、养牛、种植烤烟。今年该村三分之一农户新建了砖混结构楼房,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配备了摩托车,8家勤劳致富的种养大户还购置了小轿车。象坑头村那样,“走新路、住新房、看新貌”已成为该县许多村落的写照。


公路一通思想活


路通了,与外界交流多了,也搅动着农民致富的念头。这几天,福民乡宋家村养鸡专业户宋永辉,忙着赶印宣传资料,准备到广州参加农展会。“不跑不知道,一跑吓一跳,外面的市场大得很。”他说,过去养土鸡,看得最远的市场就是本乡集市。有了通村公路,他和村民一道分户养殖,统一销售,养的土鸡在县城特别畅销。现在他正和大伙琢磨着开拓广东等省外市场。


从羊肠小道到砂石公路,再到沥青、水泥公路,路的形态在变,农民的思想意识也变得活跃了,生产、生活方式更文明了。该县砚溪镇灼岭村群众有着切身的感受。他们说,过去村里路不好走,卫生条件也差,想讲究也讲究不成,现在路修好了,村里人也开始穿上锃亮的皮鞋了;过去下雨天出不了村,就在家里喝酒、打麻将,现在是下雨也能外出做生意了;过去只见村民进城逛世界,现在城里人也开始下乡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乐”;过去村民有病,救护车进不了村,现在水泥路通了,一打“120”,救护车就开到家门口。


灼岭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峡江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乡村诸多变化的一个缩影。尝到修路甜头的干部群众,对建设农村公路情有独钟,今年全县计划改造硬化农村公路118公里,将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通硬化公路。


公路一通筑和谐


村路修好了,休闲环境得到了改善。在水边镇幸福村,清洁、整齐的休闲广场,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清晨或傍晚,白发盘髫,怡然自得,成为一幅新农村的缩影。


村路修好了,村民娱乐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路好走了,不出去活动活动,脚底都发痒。”这两天,京族乡分界村腰鼓队正加紧排练,队长说,过去路差,大家对搞文娱活动提不起劲。现在全县有60多个村自发组织了船灯、龙灯等民间文艺队,村民们争着参加活动。


村路修好了,村民生活品位有了新提高。在水边镇何君村,原来不起眼的小乡村,如今摇身变成了有名的“旅游度假村”,通畅清洁的村道、五颜六色的彩钢瓦房、欧式建筑饭店和民族特色浓郁的菜肴吸引着四方游客,无公害蔬菜、特色养殖基地更是远近闻名。


希望之路在延伸,农村公路建设正在改变着峡江农村的面貌,也正在提升着峡江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