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259 2022-06-02 08:00 admin   手机版

农发行改革其实是必然的事了.不论从业务范围或者从内部管理、经济效益角度来看,都是易早不易迟.个人认为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扩展业务范围。农发行毕竟是银行,虽然带政策性。既然是支持农业的,那么就应该从农业着手,一切有关农民、有关农业方面的,不官是基础的,还是龙头,不官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是为农业服务的,为农业增收的,都应该去支持,去扶持。而不应该片面的支持某一个农业的方面。 2、加强内部管理。首先从高层作起,重点抓好业务,把不必要的部门全切掉。支行是具体服务于农业的第一线,是关键,加强第一线,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发行的根本,不要老是在对内部人员身上斤斤计较,应以业务为重。

  中小企业现在的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除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改变现状之外,最主要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   最近青岛企业100强名单出炉,其中国企就占53家,这个数据其实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明,国企垄断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在一些交通、能源等重要的领域,国有企业的确把持着主要的资源和资金。
  佘学彬认为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发展空间主要得看行业的特点。很多国家的银行体系、资源性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偏向于保护性行业里国企比较多,他们有很多战略性的资源和政策,但是民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零售产业发展空间就不小。   同时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发展空间有两个层面,首先最主要还是品牌、渠道等方面,一定要能够在产业链里往高端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
  这时空间就很大,而不是说只是专注于短期的发展。其次就是选择行业的问题了,一定要选对行业,才会有大得前途。但是对于选准的问题,就需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等前期准备。   当前制约民企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很多民企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也有很多民企以“投靠”国企来求得生存,然而这也已经改变了民企成立的初衷。
  佘学彬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特别是国家对利息等的调控,市场的流通很紧张,但是最近国家也在往一定的方向调整,比如最近存准率的下调就是很明显的表现。他认为这是一种发展与发展需求带动的资金链问题。在美国,在日本,市场的资金不是很紧张,银行的利息也很低,而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都贷不到款,这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增长问题。
     佘学彬同时强调,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现在中国很少有商务方面的贷款,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却特别的多,短期的融资,长期的投放,一种“短融长投”的方式,其实是最危险的,所以中国的金融体系板块应该有一种制造业专方的贷款体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