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请问如何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有哪些方法?

228 2022-05-21 02:50 admin   手机版

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国家,政府和农民等多方配合,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物权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民的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均能够作为担保物,扩宽农民融资渠道、融资额度等等。建议你可以到投融界了解更多适合农民融资的渠道和方法。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已向整个农产品蔓延   中国改革论坛  6月23日,江苏常州。  骄阳似火,在室外站上一会儿就汗如雨下。但是在江苏万德福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由于冷藏设备的开启却让人感到极度寒冷,一如这家公司董事长黄建青心底的温度。  这是一家专门做速冻果蔬出口的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组织周边农户种植蓝莓、黑莓、草莓等果蔬,速冻处理后出口欧洲。2006年时,出口一吨黑莓曾给企业带来6000元的利润,但是这场仍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几乎将这些利润全部带走,还带来大量库存积压和每出口一吨草莓就亏掉600―900元的伤痛。面对着一落千丈的价格,黄建青为了保住市场只有咬牙坚持。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黄建青的遭遇提供了生动的注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广袤的乡村略显偏远,但是仍然挡不住危机的蔓延。  业内人士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下滑,会通过国际农产品贸易、国际资金流动、农产品期货、农业跨国公司收购兼并等形式,向我国农业领域传递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对外依存度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都将快速传到我国,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缩小,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发生困难或倒闭,企业减薪或裁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给我国保持合理农产品价格水平带来下行压力。  今年1至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累计金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全国许多省份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  专家分析,与去年底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已从市场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从出口农产品向整个农产品蔓延,农业、农民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和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还使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已呈现回暖迹象。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蔓延,我国农业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强化农业基础  猪价、肉价的大起大落,同样考验着双汇集团这家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但是面对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双汇却在今年1―5月取得了产销规模、利润、税金全部两位数的增长。原因何在?主动调整养殖、肉类加工、产品结构;加强专业化采购,严格检验检疫,保证食品安全;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等,成为双汇化解危机挑战的制胜法宝。  和双汇一样,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面危机挑战,在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主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全面、深刻,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必须强化农业基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首要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生产。  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  提高最低收购价。去年10月国家明确提出,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每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今年提高13%、15.3%和15.3%。今年初又提出,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比2008年均提高13元。  加大补贴力度。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比去年增长20.2%,达到7161.4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2009年6月1日起,罐头、果汁、桑丝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玉米淀粉、酒精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7月1日起,国家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的出口暂定关税,并决定在2009年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政府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出口,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信贷资金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春耕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把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持重点,贷款2407亿元扶持春耕抗旱、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目前,农发行贷款支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9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08家。  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  方四清,今年44岁,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办事处方营村人。家里的8亩地种了水稻和玉米。去年他们村和湖北奥星粮油公司签订了种植订单,不仅种子、农药、化肥都由公司提供,水稻收获时还按每斤高出市场价1角钱收购。这不仅让老方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更是让周围其他村的村民羡慕不已。  专家对此的解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政策要求到制度安排,都要求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还可以通过订单合同保障农民收入。数据显示,2008年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值达到1.56万亿元,为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性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9808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户均增收1700多元;全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达1.24万家,涵盖9600多个产品。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预期,还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农产品的成本优势,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已经在财政、税收、金融、出口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政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和设备改造等将获得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将可以分别享受所得税减免和出口退税;金融机构将在贷款展期、续贷和项目宽限期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  但是,这些政策是否得到很好地落实,要打个问号。日前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人民日报经济部联合召开的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座谈会上,内蒙古农业厅副厅长周文毅呼吁,龙头企业连接城市乡村、连接工业农业、连接生产消费,是统筹城乡中最活跃的因素,扶持企业就是帮助农民。一些龙头企业代表提出,希望各级财政大幅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探索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扩大农产品初加工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并给予利率优惠;龙头企业的生产用电价格参照农业生产价格,给予优惠。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逼着企业、农民和政府去思考、调整、提高。我国人均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要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必须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这注定是一条付出更多努力、克服更大困难、投入更多创新力量的道路。

,受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农村金融本身特性的影响 ,总体金融发展非但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反而还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我国总体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 :一方面 ,受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偏向战略的影响 ,我国农村资金外流比较严重 ,储蓄―投资转化率低 ,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 ,农村经济发展乏力 ;另一方面 ,我国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对资金需求规模小 ,难以产生大规模融资的强烈需― 90―   刘 洁:金融发展、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求 ,农户面临需求型金融抑制 ,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水平低。因此 ,必须着眼于城乡统筹的视角 ,突破或缓解需求型和供给型金融抑制 ,一方面 ,通过制定一系列财税、金融、业优惠政策引导农村资金回流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领域 ,有必要借鉴国外《社区再投资法》经验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投放的信贷比例 ,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从而矫正城市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掠夺 ;另一方面 ,通过促进农户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 ,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 ,促进农村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 :一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还没有突破农村金融的“门槛”,难以产生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二是我国农村信贷虽然取得了量上的扩张 ,但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资金配置效率低等问题 ,同时由于忽视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导致信贷难以真正转化为生产性投资。所以 ,许多经济学家都主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要供给推动型金融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待达到或超过这一门槛 ,需求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应该成为主导。对于我国而言 ,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 ,对于西部地区更为迫切。对于农村领域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业金融不愿涉足的领域 ,应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 ,发挥合作金融、业金融及民间金融的合力作用 ,为农村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农婚上看消费品 )。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由于规定严格的贷款用途 ,可能用于非生产性用途的比重没有这么高 ,但是农村贷款用于非生产性用途的比重也不可低估 ,这样就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偏低 ,难以实现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同时 ,农村经济增长也没有促使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提高金融效率。同样 ,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总体偏低 ,尚未实现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也没有带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应增加。因此 ,必须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 ,尤其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同时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 ,应加大对农村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不断提高信贷投放质量 ,促进农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