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康水平的最低标准是什么?

221 2023-02-09 13:37 田堂   手机版

一、小康水平的最低标准是什么?

小康的基本标准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二、大家来谈谈你们心目中的农民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少农村地区都在推行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让广大农民都能住进统一规划的农村小洋楼,过上富裕知足的美好生活。当然新农村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统一的规划以及严格执行。对于新农村建设,其实很多农民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在农民心中理想的新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具体来说新农村主要体“五新”上,即新房舍、新环境、新设施、新农民、新风尚。真正实现了这个目标,新农村建设也就变成了农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新房舍

房屋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都是各自划地为圈,房屋的建筑风格各异,甚至很多农村的房屋朝向也不一致,破旧的农房与新建的洋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毫无美感可言。而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就是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让农民都能住上统一规划、具有当地特色建筑风格的房子,这样一来农村的整体面貌将会有大的改观。

新环境

说到农村的环境,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垃圾随处可见,池塘里到处都是垃圾的场景。这也是很多落后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的卫生环境问题急需整治。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干净整洁的环境能愉悦人的心情,而且还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染。新农村统一规划后,将对农村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新设施

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漆黑的乡村道路没有路灯、水电、通讯等设备的接入不是很完善,而未来新农村建设就需要统一规划乡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修建供农民休闲娱乐的社区健身场所,有的农村地区还将接入天然气管道,很城市一样享受便捷的基础设施服务。

新农民

未来的农民将是新型职业化的农民,现代农业将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未来农民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新风尚

新农村建设应不仅仅只是改善农村的表面,最主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不良风气。人才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未来新农村发展的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农村越来越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农民是朴实的,勤劳的,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我心目中的农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早上闻着田间泥土的香味,晚上看着牛和羊,在夕阳落下去时将他们都干活到自己的窝里,这样的农民是我心目中的样子。

勤劳、朴实。因为农民就是很勤奋的一群人;他们性格非常朴实无华。

三、新型农民种田苦不苦呢?

一、新农人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

即他们具有市场规模化、农业规模化、种植带状化的生产意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向现代化迈进的意识。他们不再是埋头苦干,而是突破传统模式,拥有敢想敢干的强大执行力。他们为什么要返乡在农业搞创业?是因为他们具有站在村外看家乡与众不同的广阔视野。

二、新型农民是一个团体的合作

新型农民不再是一个人或一家子的单干,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进而形成集体经济。他们不是简单的搞种植卖初级农产品,而还要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把低价的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会利用互联网,数字农业去生产、管理、销售农产品。只有他们的集体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推进农业由1.0、2.0模式向3.0、4.0转变。形成庞大的集体经济。

三、新型农民绝对不是普通的农民

现在的农业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的连产承包制。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多为40到70岁的农民,他们大多知识低下,只有传统的农业技术,根本不具备新思想、新思维。更不会去创新发展农业。他们守旧的小农思想不与时俱进,不因地制宜,只会盲目跟风。而新型农民是有知识,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而且能力强、反应快、转化快、吸收快、应用快等特点。

知道了什么是新农人,我们再说说新型农民苦不苦。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他们苦的值。

普通农民的苦多为体力上的苦,可以说再2010年以前,农民种地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他们风里雨里,起早贪黑,汗一把血一把地劳作,换回了什么,只是温饱。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又不能创新经营土地,只是简单用体力、蛮力去种植、收获低廉的粮食。一个人能管理五亩地,恐怕就累得腰酸、背疼、两腿软了。其5亩地的产值能有多少?利润有能有几个?最多4000元的收获。这是标准的付出远远大于报酬,即出力不挣钱。现实就是如此!

新型农民回乡创业苦不苦,肯定苦,他们是苦于心智,而且所付出的苦是远远小于收获的。就是说新型农民付出的苦是非常的值,而普通农民所付出的苦看上去非常非常苦,即让人怜悯又让人心痛,但却创造不出更多的价值。所以,新型农民的苦与普通农民的苦不是同一性质的。新型农民一旦形成规模,他们所创适的价值与回报将是惊人的。形象点说,普通农民一人最多管理十亩地,而新型农民将会一人能管理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土地,而付出的苦假如是一样的,其所获会是一样吗?

综上所述,新型农民种田也是非常苦的,他们必须精心设计,精于管理,苦研经营,忙于销售。但苦的值,回报率高,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提问的朋友,你是想当新型农民吗?这个选择非常正确,但怕吃苦干什么都不行的哦!世上的事,各行各业都不是随手拈来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上甜。我的回答不知能否帮助你,欢迎大家评论!

新型农民种田比以前的农民要轻松多了,现在的农民种田都是机械化种植,使用机器种地,机器浇水,机器收割,农民需要学大量的知识,而不是用手来种田了

肯定不苦。因为现在种地都非常简单,而且都是机械化操作,所以是不苦的。

当然苦了,因为现在种地回收的成本可能会得到更低,现在粮价也不如意,所以说非常的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