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藏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和重大政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从1996年开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制订并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扶贫攻坚计划》。
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始终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改变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坚持定点帮扶制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国际组织帮助和支持西藏的扶贫开发。同时,我们始终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牧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至2002年年底,全区18个贫困县和48万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开始向小康迈进,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顺利完成。此后西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任务是着重解决全区低收人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
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1996-2001),全区共投人财政扶贫资金11。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达9。3亿多元;全区共安排扶贫开发项目1100个,总投资14。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5亿元,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12万亩,改良天然草场、人工种草、围栏草场23。
8万亩,新建水渠180条,长6000多公里,改善和扩大农田草场灌溉面积216万亩,新建和改扩建水电站25座,装机5805千瓦,修建乡村道路、骡马驿道0。6万公里,桥梁137座,安装太阳能照明3596套,建设人畜饮水工程480处,解决了9。6万人、185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2年,中央政府为西藏安排扶贫资金3。05亿元,实施了农村能源、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涉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项目共256个,解决西藏2。6万农牧民的温饱问题,5万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从2005年开始,西藏实施了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全区每年推出10个乡镇,每乡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产业开发和加强贫困群众的能力建设。
十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累计完成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5。18亿元,先后实施各种产业扶贫开发项目976个,全区重点扶持人口由148万人下降到37。3万人。十一五期间,将在农牧民纯收人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
72亿元,完成扶贫2。5户、15万人搬迁。2006年,实施了贫困户安居工程、整乡推进、抓产业带动扶贫、培训转移就业等措施,收效良好,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奠定了基础。2007年安排扶贫资金19304。4万元,解决7640户贫困户搬进新居,同时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农牧民培训新计划,通过各种机能培训,2007年超额完成劳动转移就业5000人的计划。
实现劳务输出70万人次,收入达9。5亿元。同时投资3。6亿元用于扶贫开发。西藏自治区扶贫办2007年度第一批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涉及9个村镇的9个项目,总计投资461。24万元,以彻底解决制约这些村镇的生活和发展的问题。通过扶贫开发,农牧民人均纯收人由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2007年的2788元人民币,并且连续保持年增长率在10%以上。
2008年到2015年,自治区计划投人57250万元,用于农牧民培训,其中每年投人1665万元用于对35万农牧区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实现每年转移就业人数增长10%。力争到十一五末,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万,劳务收人达到18亿元。
目前,西藏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贫困人口数量大大减少,但任务却更加艰巨,剩下的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是区域分散、自然条件差、农牧区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返贫率高。仍需加大投人力度和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实行资金、项目、人力、集中时间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根据上述状况特安排专项资金1。7226亿元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兴边富民、机制创新和产业开发扶贫。相信再经过数年的努力,整个西藏的贫困人口会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