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示范村简介怎么写
安丘市辉渠镇黄石板坡村是山东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一些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村外梯田层层,错落有致;山上果实累累,让人垂涎欲滴,村里错落有致的老房子、蜿蜒曲折的小石板路,在绿树掩映下偶尔露出岁月的沧桑。
房前屋后,种瓜栽豆,几家农家乐炊烟袅袅,办的是红红火火。村里村外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游客们欢迎您到这里来!
二、乡村旅游示范村简介范文
“清廉村居”是“清廉绵竹”建设的基础工程。村居清廉,清风徐来,这是和谐的清风、美好的清风,从制度到文化,从生活日常到重大事件,群众阳光而居,清新而住,幸福清风扑面而来。
打造基石,让村务清爽之风扑面。全面推行“清廉村居•村情民声面对面”坝坝问政会,按照“晒廉、讲廉、议廉、评廉”的方式搭建干部群众沟通平台,让村干部现场接受群众质询和测评;“责任两述”进一步检验村级班子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绩;创新建设“清廉小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监督哨”,发挥“线索收集点、政策宣讲站、民声回音壁”等功能。这样的建设,让村中大小事务,清清爽爽,一清二白。
全程监督,让干部清正之风扑面。创新推出《绵竹市清廉村居“四小事项”清单50条》和《便民服务告知清单20项》;建立警示教育“微基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出《村(社区)干部廉洁履职漫画手册》,为村干部划明履职“红线”;聚焦集体“三资”、社情民意、村财村务并以此为依托,实施“议事评民主、三资评效益、工程评质量、办事评作风”。这些举措,让村干部时时处处、全程+全员,都处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干部清清白白,正气浩然。
文化熏陶,让民俗清朗之风扑面。环境育人,清廉文化陶冶情操。“勤俭持家人人夸,懒惰逍遥是个瓜”“干本份活路,做正直好人”“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廉心亭、清廉驿站、清风广场等阵地绘制出独具绵竹特色的“清廉文化地图”,装扮幸福美丽家园。“清廉村居”建设与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有机融合,让村民和游客在一步一景中感受到浓浓的“清风”,清净,明朗,让人心清气爽。
“清廉村居”是载体,是阵地,让村务治理清爽,让干部作风清正,让民俗之风清朗,让乡村清秀、清新、阳光灿烂,给人民群众徐徐吹来“幸福清风”。
三、乡村旅游示范县
1:石台县,隶属于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石台先后被授予“国家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黟县,隶属于黄山市,古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
3:旌德县,隶属于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北麓,旌德县是“国家生态级示范县”之一,也是皖南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绿色县城,享有“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的美誉,因近江浙沪和黄山地区,是集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于一身的优质生态县。
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规划
全囯乡村治理示范村标准:
1.村党组织领导有力。村党组织班子团结、工作规范,对村级各类组织实现统一领导,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2.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议事形式丰富,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建立并依法参与监督,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并认同,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3.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经常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能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务,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村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4.文化道德形成新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建立崇德向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5.乡村发展充满活力。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增收渠道多样,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6.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综合治理,各类组织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矛盾调处机制健全,有效抵制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越级上访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村民关系和谐。
五、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民宿的等级和标志、总体要求、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正式营业的旅游民宿,包括但不限于民宿、宅院、客栈、驿站、庄园、山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 37487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旅游民宿 homestay inn
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3.2
民宿主人owner;investor
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
4 等级和标志
4.1 旅游民宿等级分为三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丙级、乙级和甲级。
4.2 等级旅游民宿标志由民居图案与相应文字构成。
5 总体要求
5.1 应正常开业一年以上,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同一地点、同一投资经营主体只能以一个整体申请等级。
5.2 经营用客房建筑物应不超过4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5.3 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和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要求,清晰、醒目。
5.4 易燃、易爆物品的贮存和管理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应符合GB 15603的要求。
5.5 应建立各类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定期演练。
5.6 食品采购、加工、清洗、消毒等应符合GB31654的要求。
5.7 卫生条件应符合GB 37487、GB 37488的要求。
5.8 生活用水(包括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9 室内外装修与用材应符合环保规定,达到 GB50016 的要求。
5.10 从业人员应按照岗位要求持证上岗。
5.11 应配备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预防疾病所需的基本物资。
5.12 建设、运营应因地制宜,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5.13 提供餐饮服务时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相应措施。
5.14 垃圾应根据各地相关要求分类放置,污水统一截污纳管或自行处理,达到 GB8978 的要求。
5.15 服务项目应通过文字、图形方式公开,并标明营业时间,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
6 公共环境和配套
6.1 必备要求
6.1.1 进入性良好,应至少有一种交通方式方便到达。
6.1.2 所在乡村(社区)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6.2 选择内容
6.2.1 所在乡村(社区)设有民宿导向系统,标志牌位置合理、易于识别。
6.2.2 所在乡村(社区)有交通工具停放场地,方便出入。
6.2.3 所在乡村(社区)有医院或医疗点。
6.2.4 所在乡村(社区)有多处可供宾客选择的特色餐饮点和购物点,方便到达。
6.2.5 所在乡村(社区)有多处可供宾客游览的景区(点)、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生活方式体验点等,方便到达。
6.2.6 所在乡村(社区)有畅通的移动网络。
7 建筑和设施
7.1 必备要求
7.1.1 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1.2 客房应标有名称或编号。
7.1.3 客房应配备必要的家具,方便使用。
7.1.4 客房应有清洁卫生的床垫、床上棉织品(床单、枕芯、枕套、被芯、被套、床衬垫)、毛巾等。
7.1.5 客房应有清洁卫生的水壶、茶具和饮用水。
7.1.6 客房应有充足的照明,有窗帘等遮光设施。
7.1.7 客房应有方便使用的卫生间,提供冷、热水、照明和排风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
7.1.8 客房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采暖、制冷设备,效果良好,各区域通风较好。
7.1.9 客房应有方便使用的开关和电源插座。
7.1.10 厨房应有消毒设施,有效使用。
7.1.11 厨房应有冷冻、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及半成食品分柜放置。
7.2 选择内容
7.2.1 建筑装修体现地域特色人居文化。
7.2.2 花园、庭院布局合理,舒适美观。
7.2.3 民宿主人生活区域相对独立,方便舒适。
7.2.4 设置不同风格、不同房型的客房。
7.2.5 采取有效隔音措施,客房噪声低于45dB。
7.2.6 设置与接待规模相匹配的公共空间,布局合理。
7.2.7 合理设置餐饮区域,就餐环境良好。
7.2.8 合理设置布草间,整洁干燥、方便使用。
7.2.9 合理设置清洗、消毒工作区域,设施完善、方便使用。
7.2.10 合理设置公共卫生间,有恭桶、卫生纸、垃圾桶、洗手盆和洗手液,方便使用。
7.2.11 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安全、舒适,方便使用。
7.2.12 提供方便宾客使用的智能设施、消毒设施及其他自助服务设施。
7.2.13 设置覆盖室内外区域的无线网络,方便有效。
7.2.14 在围墙、出入口设置监控,画面清晰。
7.2.15 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并有维护保养记录。
8 卫生和服务
8.1 必备要求
8.1.1 客房、餐厅、厨房、室内外公共区域及设施应整洁、卫生。
8.1.2 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客房服务,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8.1.3 卫生间应有防潮通风措施,每天清理不少于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8.1.4 应采取有效的防虫、防蛇、防鼠等措施。
8.1.5 应及时清理垃圾,符合当地垃圾分类相关要求。
8.1.6 民宿主人应参与接待,邻里关系融洽。
8.1.7 接待人员应热情好客,穿着整齐清洁,礼仪礼节得当。
8.1.8 接待人员应掌握并熟练应用接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业务知识和技能。
8.1.9 接待人员应熟悉当地旅游资源,能用普通话提供服务,可用外语提供服务。
8.1.10 应提供餐饮服务或周边餐饮信息。
8.1.11 应保护宾客隐私,尊重宾客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宾客的合法权益。
8.1.12 应有晚间值班人员或值班电话。
8.2 选择内容
8.2.1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提供不同类型、松软舒适的被芯,提供不同类型的枕头。
8.2.2 为宾客提供免费饮品和食品。
8.2.3 提供线上预订、支付服务。
8.2.4 提供现场刷卡、开具发票服务。
8.2.5 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8.2.6 为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8.2.7 提供周边旅游资源介绍及相关资料。
8.2.8 提供安全提醒服务。
8.2.9 提供医疗服务信息(附近医院、诊所和药店位置信息等)。
8.2.10 为宾客购买公众责任险以及相关险种。
9 经营和管理
9.1 建立经营档案,方便对客服务。
9.2 加人当地相关民宿行业协会。
9.3 公布投诉电话,能有效处理各类投诉。
9.4 建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烟道清洗、水箱清洗等管理制度,定期维保、有效运行。
9.5 建立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
9.6 通过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和营销。
9.7 保持融洽的社区关系。
10 等级划分条件
10.1 丙级
应符合第5章、6.1、7.1、8.1的要求,同时应满足6.2、7.2、8.2、第9章中任意13个条款。
10.2 乙级
10.2.1 应符合第5章、6.1、7.1、8.1的要求,且符合以下全部条款。
a) 设施和设备:
1)应有品质较好的床垫,床头柜、衣架、行李架等家具摆放合理、方便使用;
2)布草(床单、枕套、被套、浴巾、毛巾等)应品质优良、柔软舒适;
3)应有品质优良的水壶、茶具、饮用水和面巾纸;
4)客房卫生间,应干湿分离,盥洗、洗浴、厕位布局合理,24h供应冷水,定时供应热水;
5)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湿度调节设备,效果良好;
6)应有清洗、消毒工作区域,位置合理、设施完善、整洁卫生、方便使用。
b)经营和管理:
1)应建立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有考核、激励机制;
2)应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宾客满意度较高;
3)应为所在乡村(社区)人员提供就业或发展机会,参与地方或社区公益事业活动。
10.2.2 应满足6.2、7.2、8.2、第9章中任意24个条款。
10.3 甲级
10.3.1 应符合10.2.1的要求,且符合以下全部条款。
a)设施和设备:
1)应有两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氛围浓郁、布局合理;
2)应有品质优良的床垫、床头柜、写字台、衣橱和衣架、座椅、茶几、行李架等家具;
3)客房应有方便舒适的独立卫生间,24h供应冷热水,客用品品质优良,方便使用;
4)应设置相对独立的布草存放间,整洁卫生,方便使用。
b)经营和管理:
1)应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良好;
2)应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宾客满意度高;
3)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c)特色和其他:
1)建筑装修整体风格应协调一致,体现主人文化;
2)民宿主人应热情好客.特质鲜明,宾客评价高;
3)应提供特色餐饮服务;
4)应多渠道宣传推广地方特色和文化,与宾客形成良好互动;
5)应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商品,带动地方特产销售。
10.3.2 应满足6.2、7.2、8.2、第9章中任意30个条款。
11 等级划分办法
11.1 根据第5章~第10章的要求,由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机构制定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的具体办法和评分细则。
11.2 按照评分细则,对旅游民宿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等级。
11.3 符合相应等级要求的旅游民宿可使用等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
11.4 旅游民宿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应取消等级:
a)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
b)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
c)发生重大有效投诉;
d)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事件;
e)日常运营管理达不到或不符合相应等级要求。
取消等级后满三年,可重新申请等级评定。
图片版:
六、乡村旅游示范村简介内容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投入财力,人力及资金补贴,并带来技术指导,培训专业人士振兴乡村。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可以通过名人效应,或者是直播带货,或者是电视广告宣传,扩大市场需求量。
加强交流与合作,吸引产业入驻,对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之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