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将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三者合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乡村体验式的旅游开发,应该围绕“农”字,在“农”字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农业、农村、农民三要素,方能打造出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
因此,我们可以如下去展开一些工作:
首先,在规划层面,应本着策划先行,并结合市场需求,去进行规划方向的布局。
一是以农为本底。
乡村体验式的旅游,之所以成为现代人们追崇的旅游方式,原因之一,在于它区别于都市化、工业化的喧嚣和污染。因此,我们在做规划时,就要抓住这一特性,坚持以“农”为本底,突出“农”的主题,高举“农”字招牌,以区别于都市的休闲、商务旅游,从而构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IP。同时,在开发的主体和载体上,也要依托土生土长的土著居民和原汁原味的村落、田园、山地、果园等,因为这些,是人们追崇乡村体验式的旅游吸引源之一。
二是以绿为个性。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乡村体验式的旅游,之所以成为现代人们追崇的旅游方式,原因之二,在于它是以“绿”为自己个性,因“绿”而受宠,这是它区别于都市旅游的最大特点。保护、建设“绿”的个性,让都市人体验、徜徉在绿色森林的海洋;呼吸富含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品尝无公害的有机绿色食品,因为这些,也是人们追崇乡村体验式的旅游吸引源之一。
三是以文为包装。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地方的本土文化,是乡村体验式旅游的灵魂。挖掘民族的、个性的、唯一的当地文化,把这些文化,与旅游有机地融合,包装成为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成乡村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品牌。因为这些,同样还是人们追崇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吸引源之一。
其次,在业态层面,应本着市场先行,结合规划要求,去进行体验式项目的开发。
一是休闲型体验项目。
休闲型体验项目,以乡村风光为背景,以静宁、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度假休闲类型的旅游产品。如会务、棋牌、瑜伽、禅修、康养等。
这类项目,需要强调设施与环境调性的有机融合和统一,要体现浓郁的的地方特色;需要人性化、贴心的服务;要讲究有机、生态式的饮食风格。这些是做好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手段之一。
二是参与型体验项目。
参与型体验项目,主要与农村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相结合。通过参与当地民风、民俗活动,体验当地独特的人文情怀,感悟生活和人生,给旅游带来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与农民一块挖地种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鱼捞虾、放养动物、水磨米面、石臼舂米、木机织布、手工刺绣、农具制作、陶品制作、土特产品加工及品尝,来体验乡村农事的乐趣和耕种收获的喜悦。
通过与农民一块猎狩、户外拓展,来体验一种超越自己的成就感。所有这些项目,都是一种“房归你住,田归你种,牛归你放,鱼归你养,帮你山野安个家”的整体乡村体验式的旅游方式。
这类项目,需要辅助有丰富的文字宣传资料,以及专业的导游讲解和引导;需要针对各个项目,制定具体的游艺体验规则并解读执行到位,以增强项目的凝聚力;需要鼓励性的体验奖励机制和营利性的收入模式设计;需要针对各个项目,分区规划,但要有总体的风格协调。这些也是做好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手段之一。
三是学知型体验项目
学知型体验项目,主要针对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少年儿童。通过乡村体验式旅游的方式,了解乡村的民风民俗、农科知识、农业技艺。可以建设诸如科技农场、实践基地、科普基地、教育基地、实习基地等设施,让他们通过参观考察、农村留学、研究实习、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知型体验,寓教于乐,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
这类项目,需要编制健全的学制式教育模块,聘请专业的农科讲师授课,互动式进行农事体验活动;需要吃、住、行一体的设施和设备,并按比例配备,增强项目的黏性;可以科普教育切入教育管理部门,纳入社会教育的范畴;需要项目分区,并进行课程的跨类搭配,增进项目的互动娱乐性;需要把旅游游艺功能,揉进农事体验项目当中,增加项目的趣味性。这些同样是做好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手段之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