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写农村生活景象很普通,为什么在作者笔下那么美?

144 2023-01-31 23:17 唐伯   手机版

一、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写农村生活景象很普通,为什么在作者笔下那么美?

因为诗人是个大文学家,很擅长用文字营造优美的意境。

根本原因是诗人是个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热爱田园生活的人,所以在他看来,原本平平常常的乡村生活就显得诗情画意了。

全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翻译: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扩展资料: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1、是因为诗人是个大文学家,很擅长用文字营造优美的意境。

2、根本原因是诗人是个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热爱田园生活的人,所以在他看来,原本平平常常的乡村生活就显得诗情画意了。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因为他善于观察,文笔好

我觉得意境美所以、、、、、

二、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有着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曾经做过小小的彭泽县令,因为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官回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隐居回家的这一阶段,陶渊明创作了很多山水田园诗,这些山水田园诗成就很高。诗歌所写的内容主要有山水田园风光,自己劳动的场景,以及自己读书的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是写了自己亲近自然,追求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我们可以从具体的诗篇,来对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内容做一例证。

比如《归园田居》,全诗内容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者描述自己亲自参加劳作,在参加劳作的时候,做农活不是很在行,因为“草盛豆苗稀”庄稼都被草吃完了。而且种地也很幸福,因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天微微亮就出门,晚上天黑了月亮升起了才回家。

虽然很辛苦,可是作者的心情很不错,自己说到“但使愿无违“希望自己的无拘无束的愿望不要忘记。我们读了这首诗歌之后,都很羡慕陶渊明的这种生活。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更具有代表性,全诗内容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介绍了自己归隐田园是天性所使然。田园生活才是无拘束的。有八九间草屋,屋前屋后还有几颗榆树, 柳树。不时还传来狗的吠叫声音,以及鸡鸣声。这样的农村是宁静的,也是美好的。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田园。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既记录了山水田园生活的美好,有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生活的一种宁静的心态。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内容主要以描写诗人隐居后的日常生话为主,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赞美,歌颂大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的诗篇。 陶渊明不愿与东晋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内心深处,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质朴,清新自然,韵味十足。看似无奇,但仔细深思,其意境却是深远的。

主要是写了一些捕鱼,喝酒,交朋友,种草,还有种植庄稼的事情,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宽怀,同时又有一点隐秘,安静的艺术特色。

一般都是讲他是如何种植蔬菜,下地劳作,不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寒心,以及自己的心情,其实能够表现出来非常坦然的艺术特色。

三、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有什么特色和成就?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气节非常的高尚,也非常的向往田园的生活,写下了非常多的田园诗,这些田园诗中我们能够赏析到的是一些非常惬意的生活,并且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的艺术手法,同学们在赏析这些诗词的时候,除了这些美好之外,其实这些田园山水诗所要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才是最关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色。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都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腐朽,黑暗,不为三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还乡躬耕陇亩。闲暇时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虽然一生困苦,寂寞,然而身后却极受推崇,千载之下,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我也是他的粉丝。陶渊明的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

其一,陶诗再现了躬耕生活。陶渊明和其他田园诗人的重要区别在于,其他大多写的是田园风光,而他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劳动生活。陶渊明不肯委屈自己的心志,回到农村,靠什么生活呢?只有开荒南野际了。他大量的诗篇都写到了自己的劳动生活。他的《归园田居》其三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述了他一天的劳动生活。他在另一首诗中,记述了自己一年的耕种收获,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他的诗歌中,处处可见他的躬耕生活。可见,耕种,劳作,是陶公创作的源泉。陶公很了不起,能把劳动当享受。我也种过地,整天握着锄头,劳作在望不到边际的田野,早出晚归,疲惫至极,倒头就睡,哪有心思读书,吟诗。

其二,陶诗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在陶公的笔下,每一座山,每一道水,每一棵树,村庄,老屋,东篱,都染上一层宁静,美好,诗意的色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不经意间,便吟出了千古名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农村醉人的风光。一个淡看权利,地位,财富,荣誉,心境悠然闲适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还有诸多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都描画了农村特有的风光。

其三,陶诗展现了自己的读书写作生活。陶渊明少有才学,博览群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难能可贵的是,在家耕种仍坚持读书,写作。躬耕,读书,写作,俨然成为他生活的三步曲。他在移居中写到,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读山海经中写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些都写了读书生活。

其四,陶诗表现了农村纯朴的人情之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官场尊卑。大家率性,质朴的在一起快快乐乐喝酒。在《桃花源记》中,诗人已写出了这种纯朴,敦厚的风俗之美,你看,渔人进入桃花源,全村的人都杀鸡,作食,好酒好菜招待,这多好。陶渊明在杂诗中写到,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后四句,是勉励珍惜时光的,时间宝贵呀,我们可要珍惜亲情,友情,邻里之情,和和睦睦的生活。诗人还写到,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诗人已经在纯朴自然的风土人情中领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其五,陶诗流露出了自食其力,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通达纯真的思想。诗人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表达了自己性格不合于世,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愿望。他的诗,衰容无定在,彼此共耕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表达了对社会,人事的看法,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荣,也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容,他们互相更替,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所以,暂时处于人生低谷,也应该淡然处之。读陶诗,感受着诗人的思想,能时时让我们进入一个忘却人生困扰的纯然平和的状态。从这个角度说,当我们心灵被物欲蒙蔽时,陶诗是我们浸润心灵的精神家园。陶渊明不在乎外在条件,只在乎心灵的悠然自得。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冲淡平和,纯朴自然。和他人一样实实在在的,他的作品都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他有苦说苦,有乐说乐,有牢骚就发牢骚,从不掩饰,他的语言也如话家常,浅显,凝炼,生动,准确,鲜明,弃绝雕饰,返朴归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