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建房顶层四周宜飘多宽好看?
农村自建房屋檐飘出30公分才好,屋面瓦铺贴前必须详细排版,并弹线放样,低屋面瓦要把瓦脊剖开靠墙铺设(或用脊瓦剖开),以防该部位留有渗漏水隐患,瓦平(凹)面应在边脊瓦下面铺设以防空鼓,避雷针应设置在凸峰部位。
4.2.2顺水条、挂瓦条的间距应均匀相等,保证瓦与瓦之间有足够的搭接宽度,使上一片瓦的三重挡水檐有作用,并可将下片的钉孔盖住。挂瓦条在瓦脊部位应留置泄水孔。
4.2.2.1挂瓦条采用水泥砂浆,宜用1:3水泥砂浆30×25(宽×高),中距按瓦材规格确定。
4.2.2.2挂瓦条采用木条,宜用30×30(宽×高)木条,中距按瓦材规格,顺水条宜用30×20(宽×高)木条,中距≦450,Ф4×50水泥钉固定,并做好防腐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4.2.3挂瓦条间距应根据瓦的规格和屋面坡度确定,挂瓦条应平整、牢固,上凌应成一直线,尤其应注意挂瓦条满足檐瓦出檐50~70mm的要求。
4.2.4 挂瓦条与每根顺水条相交处应用钢钉钉牢,钉设平整、牢固,挂瓦条上棱应成一直线,均与檐口、屋檐顺水条平齐,接头设在顺水条上,并相互错开。
4.2.5 铺瓦应从两坡檐口向屋脊方向同时对称铺设,严禁单坡铺设。上下两楞瓦应错开半张,使上行瓦的沟槽在下行瓦当中,瓦与瓦之间应落槽挤紧,不能空搁,瓦爪必须勾住瓦条,靠屋处的第一排瓦应用砂浆粘牢。
4.2.6当屋面坡度大于50%时,分隔一排瓦需用20#镀锌铁丝(或铜丝)穿过瓦鼻小孔,绑在下一排挂瓦条上。在大风、地震设防区,应将檐口处二排瓦均应绑牢固定。
4.2.7 对设天沟、檐沟的屋面,天沟、檐沟的防水层做法严格按规范施工:瓦伸入沟内长度为50~70mm,且屋面的柔性防水应沿檐口下垂50mm以上,成品檐沟应下卧一定尺寸(以5cm为宜),以有利于屋面雨水流入沟内,并防止爬水。对斜屋面坡脚遇墙时,坡底要设置排水通道(20~25宽),防水处理同天沟、檐沟。
4.2.8 排水沟处瓦切割后应保证边沿整齐,并用1:3水泥砂浆将瓦片底部空隙全部封住,切割机械采用电动圆锯机。
4.2.9 脊瓦与平瓦的搭接边不应小于40mm,屋脊的接头口应顺主导风向,斜脊的接头口应顺排水方向,脊瓦底部应垫塞平稳,座浆饱满。
4.2.10 脊瓦铺设应从斜屋脊底端开始,自下而上至斜屋脊顶,脊瓦大封头瓦应紧贴檐口,用掺颜料的水泥砂浆将脊瓦固定在另一端,直至铺设小封头脊瓦。
4.2.11 脊瓦之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同时避免切割,保证铺设完整;脊瓦铺设须拉线操作,保证脊瓦在一条线上,檐口瓦须用水泥砂浆固定,并钉于边檐顺水条上。
二、平房前后坡出檐尺寸多少为宜?
平房前后坡出檐尺寸二十至三十厘米为宜
三、想回农村自建房,左右邻居地界要预留多少比较合理呢?
一般需要预留的无非是左右墙、后墙,不同的墙,要预留多少面积,下面给大家讲解下。
左右墙,预留的面积一、如果两个邻居关系是比较好的,一家先盖起房子,另外一家经济还不允许,这时可以和邻居商量一下,两家共用一道墙壁。
两家共用墙壁的好处,家中会更为的宽敞些。并且在费用上,也可以减去刷外墙需要花费的钱。
坏处就是需要做好房子的布局、设计,因为不是独立的外墙,也就没有办法留窗户,阳光照射不进来,也就会光线比较暗。不过要是前后的外墙都留窗的话,其实问题也不大,我们当地的农村有不少农民们,是共用一道墙的。
如果只留一米左右的话,就太过于窄了,到时候另外一家的人要盖房的时候,搭个脚手架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只有一米的宽度,你就是留了窗户也没有用,如果建的太高,2~3层的光线还是照射不起去,房屋的光线也会不佳。
这时候为了自己以后房间的光线问题,也为了方便他人,在两家的墙壁大家应该要各让出1米来,形成有2米多些的宽度。
至于现在农村普遍是混凝土建构的红砖房子,外墙出檐的有20公分、30公分、50公分不等,只要是你自己愿意,随随便便怎么留都可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是以排水沟为界,相邻的房子下水道排水沟共用没问题,但你的房子屋檐水不能滴在别人家的房子或土地上。基础面积首先就要留下空间,不能使房屋建筑面积罩着别人家的房子或土地。也就是说,屋檐水滴下来的点就是你的房子与别人家房子、土地交界点,左右相邻地界预留多少没人管你。
左右邻居地界预留大概2到3米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所预留出来的路要能够让车辆走进去。
四、自建房的屋檐出挑多少厘米方可避雨?有什么依据?
屋檐挑出多少能挡雨,我相信多数人盖房子肯定都不会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只会注重去考虑美观协调需要多少的问题,因为你就算是挑出去多少它也起不了能挡雨的问题。
它毕竟属于室外最高处的挑空,你就算是挑到极限1米5它也不可能起到挡雨的作用,因为老天刮风下雨谁也右左不了,刮起风来你别说指望屋檐可以挡雨,就算是窗户门有一丁点缝隙雨都能给你灌到室内里面来,所以考虑屋檐能挡雨有点天真。
屋檐一般是指斜面檐口突出墙体部分,比如老式榫卯结构框架式的瓦房,还有现代混凝土浇筑斜面式屋顶,都需要这样的檐口突出部分来装饰或适配房子,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挡雨功能,但基本也是微呼其微稍微有点风基本不能指望,相信大多数人盖房子也不会指望它能挡雨,多数人只会考虑它的美观和装饰作用,毕竟有这样一个突出部分看着也会相对美观和舒适些,这和中国人的建筑风格和传统习惯形成的审美意识有关,这样的檐口突出部分多数都会在30―40公分之间,只有老式的瓦房会达到60公分,现代浇筑斜面多数只能是30公分左右,这样的尺寸适合于现代简洁大方的审美要求,突出太多就显兀突有点头大脚小的感觉。
檐口属于中国古老传承下来的一种建筑文化,它大到皇家亭台楼阁,小到平民百姓的房子无一不例外都会有这样的建筑檐口,它是一种中国建筑特色的象征,在中国只要有房屋楼阁都会离不开它存在的踪影,但就算是大多数的古代建筑也不会注重去考试它的遮雨作用,而主要注重它的装饰和整体协调方面的美观作用,这就是檐口最主要的作用。
屋檐设置在合适的距离,可以挡住雨水,但不是所有的雨水。自从模仿城市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后,农村自建房的屋檐就变得越来越不规则,甚至越来越弱化。似乎只要雨水不漏,不飘进屋里,屋檐就可以随意。这样一来,整个外墙就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只有一定的距离投射在正面,形成屋檐下的空间(屋檐)。
更有甚者,很多农民在自建房的二楼将屋檐封闭起来,增加二楼的室内面积,自建房看起来有 头重脚轻 的感觉。严格来说,这种设计根本不计算屋檐,更像是底层的前竖墙向内。不正宗的屋檐,导致雨水漂流在外墙,留下雨水的痕迹,长出青苔。那么,如何设计屋檐才能挡住雨水呢?
节省面积首先,应考虑宅基地的大小。即使宅基地足够大,每户人家批准建房的面积也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面积内建房,过多的屋檐会压缩室内面积,室内面积有限会影响各功能区的大小,最终会牺牲居住的舒适度。除了面积之外,《刺秋》认为,屋檐太多,会增加自建房的成本:一是由于多用材料;二是工匠往往高估自己的面积。农村工匠通常按水滴计算面积,如果多挑30厘米,就会多出10平方米左右,从而虚增建筑面积,得不偿失。邱泽原计划进行50厘米,后来因为成本问题改为30厘米。
要考虑邻里关系既然修建屋檐要考虑周边环境,如果是独门独户且周边是空地当然没有问题,而如果是靠房间的那种,屋檐就不能由自己乱来,即使你再有钱。很多地区在报建的时候,都需要邻居签字,但是有些人在报建的时候没有按照图纸或者事先的约定来进行,最后就出现了纠纷。出檐不越界,在不越界的情况下,雨水不能落在别人的屋顶和墙壁上,也不能溅到别人的檐下。
30厘米左右就可以避雨,依据就是这样就可以起到遮挡的效果,也能够起到一个防水的效果,所以就不会被雨淋。
一般情况下1.5米,墙体越高,出檐深且远才能挡雨,农村自建房一楼层高好多三米但四米的,出檐1.5米能挡雨。能否挡雨还与有无风有关。静风时,出檐30公分照样可挡雨。若是三层及以上的自建房,大风情况下出檐1.5米也不管用,设计成檐廊才可完全避雨。
出挑40~80厘米左右就可以避雨。根据房屋建造规划,自建房的房源都是呈斜坡式下滑的状态,如果屋檐出挑40厘米左右的话,雨水就会顺着房檐下滑或者向两边分流,不会对房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