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很大作用。培养幼儿从小做起,懂得如何做个好孩子,学前教育会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知道生话细节的一些规律长大做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灬。
二、幼儿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种,托幼转型:受到普惠化、资本化限制,有不少园长/投资人将幼儿园资产视为鸡肋快速放弃,将托育视为投资的新增长点或作为股东谋取资本退出的途径,但我们发现,这种彻底改弦易辙的园长开办托育、或是一些公办园长辞职出来加盟托育,很快就陷入了水土不服的泥沼,故事并不如想象的美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加盟
第二种,托幼衔接:许多独立的社区托育机构在努力寻求与幼儿园资源的合作,包括品牌合作、成本设施与师资的复用、入学学位承诺;我们也看到众多地产教育集团、区域幼儿园集团就近举办自己关联品牌的社区独立托育中心,实现相同的作用。
第三种,托幼融合:经统计的中国入托率4%,主要集中在2.5-3岁的大龄幼儿,仍然依赖幼儿园托班和园中园完成服务。但过去10年中,托班一贯不受园所重视、园中园也不受监管鼓励,但随着2018年人口出生率下滑和全面普惠化因素。
幼儿园的市场意识和监管环境在快速发生变化,全国有大量幼儿园投资人/园长都在积极学习、调研办托模式;部分地方的政策也出现松动,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强化托育阶段服务,未来会诞生更多有特色的0-6托幼一体整合型机构,在保育、课程、管理、师资方面出现进一步融合。
2020年,目前幼儿园三四十年的发展市场已经严重饱和,多数幼儿园仍然处于招生的水深火热中,大量学位的空缺达不到满园率。幼儿园转型势在必得,必须转型大举进入托育,通过构建托幼一体来从更小的年龄段抢夺生源。
应对挑战:
这些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奉献精神。这一领域吸引了全心投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和保护最小的学习者安全的责任。他们往往在资源很少的情况下这样做,而且面临重大挑战。
但许多人对美好的未来抱有希望。他们之所以充满希望,是因为新兴机会和项目的生态系统规模小,但在不断增长,以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化。但也因为他们在内心和智力层面都明白自己的价值,以及帮助最年轻和最脆弱的学习者的能力。
三、幼儿园教师也会是有编制的吗
只要是财政拨款全额发工资的就有编制,工资福利待遇跟小学有编制的教师一样。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幼儿园的任务为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
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所有公办幼儿园都是有编制的。
公办幼儿园的一切财产均属公有,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
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即在编老师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在编教师即为临聘人员或者称作合同工。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合同期一般为五年(实际操作中,一般只签订一次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
扩展资料:
公办幼儿园的分类:
公办幼儿园分为教办园、集体园、部门园等。
1、教办园由教育部门开办的幼儿园,一切资产归属教育部门,园长由教育局任命,经费由教育局拨付。
2、集体园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办的幼儿园,一切资产归集体所有,经费由主办单位拨付。
3、部门园由政府某个机关部门、国有企业或者部队院校等开办的幼儿园,统称部门园,资产归主办单位所有,人、财、物归主办单位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办幼儿园
现在有编制的必须是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现在根据地区的不同制度,每年都有非师范类的招聘计划。必须要先考到教师资格证才有资格去应聘。幼师就业前景及方向: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师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今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三章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公办幼儿园的老师不一定都有编制,国家财政发工资的就属于有编制,地方主管部门或者幼儿园聘用的就没有编制。有编制的就跟小学教师一样。
四、幼师在整合社区资源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幼儿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整合问题——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因此,笔者想就“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这个问题与同行交流、讨论。
二、解决策略:
(一)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
幼儿园可用的社区资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些资源具有即时性,比如社区内的重大活动——元宵灯会、重阳舞狮会等等,对这些活动的时间,幼儿园是无法自己安排的;有些资源具有长效性,如社区内的各种设施等;有些资源具有不可重复性;有些资源可以反复使用等等。因此,分门别类地收集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是运用好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保障。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库,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普查
对潜在的可用资源进行普查,是建立资源库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周围资源的分布情况下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源库。在普查刚开始时,教师们有一些盲目性,如没有重点,什么都想要,没有秩序,所以刚开始时速度很慢、效果不明显,而且有重复工作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在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改变了工作思路,先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进行粗线条的了解,而后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及其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联程度进行细化。从2005年9月起,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资源调查小组”,教师们以幼儿园为圆心,对方圆1公里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分布,了解了它们的产品及其他相关情况,并对医院、菜场、学校、邮局、银行、书店、公园、居委会等设施等进行统计,与小区居民交谈,使每位教师对社区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教师们还设计了调查表,对有特别内容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从2006年2月起,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又扩大了普查范围,对幼儿园方圆3公里以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获得了更丰富、详细的资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在挖掘园内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了园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关 “人”的信息的开发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们对社区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