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宫廷婚礼流程?
1、花轿起程
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2、新娘入轿
新娘应该被兄弟(或表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3、颤花轿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4、新娘下花轿
媒人(或伴娘)掀开轿帘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走出花轿。
5、由司仪致开场白(中式贺词)
渲染喜庆气氛感谢来宾(中式贺词)。
6、请高堂
请出双方父母上台入座。(放音乐)
7、请新郎
新郎上台站定台中。(放音乐)
8、迎新娘传席
由DJ放中式喜庆音乐。中式酒店婚礼宴厅门口悬挂门帘,媒人或伴娘掀开门帘,新娘入场所谓传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寓意着传宗接代。(如无花轿接送,门口悬挂的门帘也可代替轿帘)
9、跨火盆
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跨火盆,征兆新人婚后红红火火。
10、射红箭
新郎接过伴郎递上的弓箭,拉弓射出3支红箭,第一箭射向天,天赐良缘合家欢第二箭射向地,天长地久人如意第三箭向远方,生活美满爱久长。
11、跨马鞍
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
12、牵红球
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走上台,伴郎送上红球,新郎新娘各牵红球一端站于台中 。
13、致证婚词
司仪致辞并介绍证婚人,证婚人致证婚词。
14、拜堂
一对新人各拉红球一端正式拜堂。(一拜天地向来宾鞠躬,二拜高堂向父母鞠躬,夫妻对拜 )
15、挑喜帕
伴郎送上如意秤杆,然后由新郎用条红布装饰的如意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从此称心如意)
16、敬茶
如意秤杆沏好的茶,新人向双方高堂敬茶(进改口茶)。
17、高堂致辞
请双方父母代表致词。
18、传递香火点喜烛
新郎新娘的母亲共同点亮喜烛(从此子孙满堂),双方高堂入席。
19、吃子孙饽饽、长寿面
伴郎将一碗子孙饽饽和一碗长寿面端上。筷子筷子,快生贵子!新娘刚动两下筷子,就有人大喊:生不生?新娘笑着回答:生!
20、合卺酒(交杯酒)
伴郎送上斟满的酒杯,新人喝合卺酒,从此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21、新人进行最后一道仪式送神
两人从供桌上取下一套纸钱,放进炭火盆焚烧。之后,婚礼仪式结束。
22、新人拥入洞房。
新人退场,换礼服,后入席用餐,整备敬酒。
23、即兴演艺或游戏(可有可无)。
24、宴会结束,新人送客。
中式传统婚礼流程
喜庆、热烈的传统中式婚礼越来越受到新人的欢迎,尤其是许多国外新人也格外钟情传统中式婚礼。以下是中式传统婚礼流程,欢迎阅读。
1、婚前一个月
新郎和新娘与主持人详细沟通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同时确认所用的花轿、服装、婚宴地点以及场景装饰等诸多细节。
2、婚前两周
新郎和新娘给亲朋好友发放请柬,同时告之自己的婚礼形式,嘱咐他们也穿中式服装,以便更好地体现复古婚礼的特点。
3、婚前一周
安排化妆,布置场地,采购婚庆用品等。在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还要与轿夫、主持人以及摄影(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
4、婚礼当日流程
(1)化妆
5:30起床。
6:00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女方家门外等待。
7:00新娘化妆完毕,通知新郎。
给化妆师发红包。
(2)花轿、锣鼓、唢呐、舞狮
7:00开始扎花轿。
7:30花轿来到新娘家。
8:00新郎手持大红绸牵着新娘进人花轿。
8:05铜锣前头开道,后头舞狮压阵,八位吹鼓手和八位手举冠盖的执事前头引路,披红桂彩的八人抬大轿后面跟着。
8:30中途颠轿,舞狮换花样表演。
9:00到达婚礼地点。下轿、放炮。
给轿夫等人发红包。
(3)迎新娘
9:05新郎搀着新娘来到门口。
9:10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小心跨过炭火盆。
9:15新郎拉弓射出三支红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两人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关满幸福)。
(4)拜堂喝交杯酒
9:30新郎和新娘正式拜堂。
②10:00新郎用一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
③10:10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
④10:20伴娘准备好茶水。
⑤10:25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⑥11:00新郎和新娘退场或者是步入洞房。
(5)酒店准备或者是在家准备
A、酒店准备
a、11:30专人把烟、酒、茶、饮料、糖等带到酒店。
b、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以及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c、11:30专人准备好新郎和新娘迎宾用的烟和糖。
d、11:30彩带师在酒店门口等候。
B、酒店迎宾
a、11:30新郎和新娘来到酒店门口。
b、l1:30签到处人员到位。
c、11:30婚宴引导人员到位。
C、家里准备
11:30专人把烟、酒、茶、糖以及饮料摆放在桌子上。
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以及签到处等。
(6)婚宴
12:00婚宴开始,新郎和新娘挨桌为宾客敬酒。
12:30开始婚礼游戏。
13:00婚宴结束。
(7)、休息
13:30宾客离开或者是自行娱乐。
13:30新郎和新娘进餐并稍做休息。
14:00专人清点剩下的烟、酒、糖等。
传统中式婚礼注意事项:
1、由于是用桥子迎接新娘,这就要求新娘家距离新郎家以及婚宴酒店不能过于遥远。
2、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地道”,无论是新人服装、化妆还婚礼场景、所用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完全吻合,切不可做得不伦不类从而失去复古婚礼的风采。
3、懂得复古婚礼程序以及细节的主持人相对少得多,在选择上时候一定要慎重。
传统中式婚礼必备:
1、花桥、红绸带、唐装
2、锣鼓、唢呐、舞狮
3、专业的复古婚礼司仪
4、专业的复古婚礼化妆师
5、专业的摄影(像)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
这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红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条边长为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盖头。对于盖头这一婚俗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新娘蒙红盖头,是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掠夺婚”之说,意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犹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般,可见古时女子之地位。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新娘出门时,站在露天的地方,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撑起一把红伞护着新娘,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哭嫁
哭嫁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很难理解,但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娘家亲人。并且,女子出嫁后,也不能像如今这般,随时返家探望家人,新娘要回娘家必须要得到夫家的批准。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哭嫁的来源是因为古时候的女子,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女子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这一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中国传统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但是拜堂并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中的礼仪。在婚礼仪式时,司仪会大声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这其中,“拜天地”是代表了对天地神明的敬奉;“拜高堂”是指对男方父母行礼,表达孝道;“夫妻交拜”则是代表夫妻相敬如宾。在某种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与男性同一地位的一种体现。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三朝回门
意为“归宁”,新娘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着一些礼品回娘家祭祖,随后再随丈夫返回夫家。古时女子出嫁后,很难有机会回娘家,所以回门很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