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金融服务手续,推行通俗易懂的合同文本,优化审批流程,规范 服务收费,严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额外费用,切实维护农民利 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如何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提供安全、便捷、 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将信贷登记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 基础数据库运行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地区,通过准确识别贷款 人身份,保存贷款人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记录,帮助农村金 融机构准确判断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金投放效率,为农村企 业和农户贷款业务提供信用支持,缓解农村企业和农户贷款难 问题。为农村信用社加入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 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 资金汇划、汇兑困难的问题。对涉农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农村 信用社,支持其优先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扩大支农信贷 资金来源。
农村金融供应链是什么意思?
对于农村金融体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把农村剩余资金转化为农村储蓄,再把农村储蓄转化为农村投资。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比较成功的把农村剩余资金转化为储蓄,农村储蓄在向农村投资转化过程中受阻,农村较多的资金流出农村。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资金的外流。
闲置资金转化为农村储蓄的现状,我国农民储蓄率高,我国农民具有较强的储蓄能力较高的储蓄率较大的储蓄额,这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吸收大量存款的根本原因,为农村资金外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农村储蓄转化为农村投资主要表现为贷款,从农业得到的贷款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其不相称。
虽然我国农村贷款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其他产业的到的贷款相比,支持率偏低。 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农业贷款的相对份额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的应有的支持,我国农业贷款仍有巨大的潜力。
农村存款大于贷款,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不仅差额越来越大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存贷款额逐年增大资金外流严重。相对于工业城市居民城市,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捷,造成对农业农户及农村企业的贷款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无法延伸到偏远的农村,甚至从广大农村地区撤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十分缓慢。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缺乏足够规避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机制。由于农业经常面临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变化多端的市场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规避机制或者规避机制不健全,往往是农业生产者及其有关参与者不得不面临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出于理性的选择,有关的农业参与者会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农村金融机构也相应的减少了对农业的贷款。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村金融机构难以了解农村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情况,导致农村信贷过程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盛行,农村金融机构惜贷严重,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风险大,储蓄存款向大银行集中的现象比较突出,制约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