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埠镇的新农村建设

来源:www.vje.cn   时间:2022-04-12 08:16   点击:2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苏埠镇苏南村不断拓宽发展思路,牢牢抓住成为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均取得较大进展,具备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一、苏南村概况苏南村紧靠苏埠城镇南侧和老淠河东岸,是典型的沿淠湾区。全村有8个村民组,1200多农户,4083人。区域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1066亩,人均不足3分地。村内有一条新建的特色商业街、一个占地153亩的木材大市场和一片500亩的意杨林场,现有豆制品、挂面加工户100多家。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砂石开采分成和木材大市场经营等。200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村两委班子始终保持团结协作,村工作体系和组织制度健全。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05年被省委组织部定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二、苏南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1、抓好建设规划,分步组织实施。2006年5月份,该村聘请金安区土地勘测站对全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测量调查。同年6月份,聘请省建工学院专家到村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制订规划,刻制规划光盘和规划文本、图幅等。整套规划方案以苏横路、苏南大道、李白路、白家庵路、世纪星城、竹木大市场为骨架,以突出地方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根本,对全村进行了全理布局调整。随后,该村把基础条件较好的李庄、白院两个村民组确定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小区,从“三清四改”入手,着力打造“亮点”中的“亮点”,较好地发挥了先期示范效应。2、明确产业定位,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木材业,以村集体投入为主,村民投资为辅,筹资100多万元,新建了木材大市场,上带锯30台(套),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了木材附加值,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加工业等三产的发展,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市场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在老淠河荒滩栽植大面积意杨林,长势良好,预计成材后经济效益可达300多万元。做强传统手工业,鼓励农户利用当地天然的水资源和特有的制作技术,不断扩大豆制品、挂面加工生产,该村的豆制品和挂面产量占苏埠镇总量的95%以上,畅销六安,远销合肥等地。同时,该村对豆汁加工过程种产生的黄浆水采取集中排放、发酵制沼气,发展循环经济。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实施“村村通”工程,投资200多万元新修水泥路8540米,实现了“村内水泥路网络化,组组通水泥路”目标;整修和清淤渠道3公里,新建排水渠2200米,加固老淠河堤防1800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新铺苏南大道彩砖人行道800米长、3.2米宽,栽香樟行道树620棵,建街头草坪花园420平方米,建标准化水冲式公厕两座,创造了优美环境;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李庄组进行综合整治,清理杂树2100多棵,平整粪窖25个、污水坑18口,整理通组路基2600米,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另外,投资5万元加强白家庵小学的办学硬件建设,投资5万余元建立了全区首批村级警务室等。4、实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村内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务,均依照民主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后做出科学决策。在各村民组分别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自主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全程监督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发挥村治保委员会和民事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多年来一直无任何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性上访案件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