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三农问题现状?

72 2022-04-20 12:35 admin   手机版

面对国家不断增加的补贴,农民已经由最初的惊喜变麻木,他们在慢慢觉醒,感觉到了在人为的市场运作中自己的利益受到的侵犯不仅仅是一点点补贴所能弥补的了的,所以认为种地不划算,不愿意种地的思想又重新出现,而亲有越来越强烈的趋势! 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政策被一些地区政府扭曲,变成了损害农民利益的手段,比如前一段时期的农村地区房屋的拆迁整顿,其实最终收益的还是城镇和某些管理者,农民的利益更遭侵犯! 农业也面临着挺残酷的挑战,基础设施的完善喊声很大实际的行动却不尽人意,近几年自然灾害不断,农业抗灾能力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今年的大旱,不仅主要农产区大面积减产,牧区也是深受其害!暂且不提收入的减少,农民抗旱所付出的艰辛又有谁知? 当然,三农也不是全那么悲观,毕竟国家开始关注了,而且力度越来越大,以上那些都是改革过程中需要慢慢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很多三农好的变化的。 产业化的发展,随着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对工业化的重视,越来越越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向内地转移,中西部的工业日新月异,很多劳动力都可以就近转移就业,同时也带来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也许不远的将来“春运”这个词就会消失呢! 总结能力不是太好,暂且只知道这些,有些是个人观点,希望能帮上忙。

二、 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一)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性的成果。1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2初步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3基本形成了按需求配置农业资源、按供求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4免除农业税收,并初步建立了以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为主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1949——2003)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农业积累小,是弱势产业,国家必须支持农业,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100年前比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外国人,我国,一个劳动力连自己在内大致养活7个人,美国农民的收入有30%——60%来自政策补贴。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必须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2004,3,)在全国人大会上温总理宣布,从2004年起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皇粮国税,农民负担制度将彻底告别历史,对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 政府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建立了综合运用最低收购价、国家储备、风险金、进出口税收调节、对低收入群众进行食品价格补贴等措施的市场调节制度。6 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的制度。7 开始建立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二)通过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产品产量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为中国农村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农村改革也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1978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34元,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则达到了4140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为2007年的43.1%。2、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2007年,全社会投资180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3万公里。到2007年底,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88.15%。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农村学生和其中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受益。3、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农耕文明向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农业转变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步从温饱即满、闭关自守转变为面向市场、勇于竞争,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发大户、科技示范户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军者和带头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出乡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