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利费的计算?

177 2024-06-23 01:28 admin   手机版

一、福利费的计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计算职工福利费时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在每一纳税年度实际发放的允许税前扣除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2、职工福利费(employeeservicesandbenefits)是指企业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出来的专门用于职工医疗、补助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的经费。

3、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二、过节福利费的规定?

没有,过节费是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的,给员工的福利。国家法律不干涉,完全由用人单位自己决定是否发放。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法定节假日休息的,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工资。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明确,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三、生产工人的福利费?

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计入生产成本。因为直接从事生产的一切职工费用算入直接人工费。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计入生产成本。因为直接从事生产的一切职工费用算入直接人工费。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四、福利费的开支范围?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已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再列作职工福利费管理。

2、其他属于福利费开支范围的传统项目,继续保留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3、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

4、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过去未明确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通知》印发后,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明确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如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支出则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5、对于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明确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五、车间工人的福利费?

  若仍在提福利费,则计提生产工人的福利费记入“生产成本”。若企业没有计提福利费,则据实列支列入'生产成本'。  新准则下取消了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14%计提的要求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的有关规定,对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取消了原来按工资总额14%的规定,对于“应付福利费”,明确指出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提取福利费或是据实列支。如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的福利费应按照计算对象列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进行分摊。所以生产工人的福利费,列入“生产成本”中进行核算。

六、工会福利费发放的目的?

用于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同时提现了工会对职工的关心。

七、福利费的使用范围?

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以下范围: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探亲假路费、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医疗补助费、独生子女费、托儿补贴费、职工集体福利支出、上下班交通费补贴、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费、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也可用于支付职工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八、计提的福利费如何使用?

福利费用于支付职工福利性质的费用。

九、福利费与职工福利基金的区别?福利费与职工福?

为了提高职工集体和个人的福利,按照有关规定形成的,用于职工福利方面支出的一种专用基金。

该种基金是在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下,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后,这种方法也随之被废除。

按老制度规定,企业职工福利基金的要有成本和税后利润,其使用范围主要是职工集体和个人的福利开支。

如工业企业的职工福利基金主要来源于:

(1)按应付工资总额扣除食品价格补贴和各种资金后的11%从成本中提取(编外人员和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

(2)按归还基建借款和专用借款的利润的一定比例从利润中形成;

(3)按比例从企业税后留利中形成。其使用范围包括:

(1)企业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费、医务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应医路费等开支;

(2)职工集体福利设计开支;

(3)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各项支出扣除各项收入后的差额补贴;职工食堂用具的购置和修理费用等支出;

(4)农副业生产的开办费和亏损补贴;

(5)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国家规定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职工福利基金的形成和使用,应在“专用基金”账户所属的“职工福利基金”明细账户中进行核算。

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职工福利基金”应专款专用,专户存储。 “职工福利基金”在核算形式上类似于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应付福利费”,但两者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专用基金,属于权益,后者是一种流动负债。

其次,前者要遵循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后乾则没有这种不合理的限制。

十、职工福利费的税收金额?

职工福利费可以按比例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