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的特色建筑分别多高?

159 2024-11-03 00:45 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的特色建筑分别多高?

中国四大名楼:指山西鹳雀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如果单从高度来说,鹳雀楼73.9米,稳坐第一,滕王阁高57.5米,屈居第二,黄鹤楼高51.4米,为第三,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排在第四。

二、中国北方特色巨型建筑?

皇城相府,这处古建筑景区在山西的晋城市阳城县,它的规模很大,单是从占地面积上说,它就有3.6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八座,总体上是分内城、外城两部分,而且也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

三、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建筑特点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四、中国有哪些有特色的建筑?

多图预警

从北京起,然后说几个有年代和代表性的中国古城墙和古名楼吧

题主可以选择性参观

  • 在北京的城墙

东南角楼附近城墙:位于崇文区崇文门以东到东便门一带有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长度最长的北京内城城墙,外加一处箭楼——内城东南角楼-东便门。

西南城角附近城墙:位于西城区西二环西便门桥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遗址,里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楼-西便门明北京城墙遗迹

德胜门箭楼:位于西城区北二环德胜门桥北。 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不知是否属实,却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

正阳门城楼及箭楼: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位于天安门南侧。以前的北京城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三个部分,只有正阳门保持着城楼及箭楼。

北京的名楼 故宫就不必多说,其中有一个紫禁城角楼(就那个网红楼)

一组四个,分布于紫禁城四角,建于永乐年间,造型奇特,式样精美,结构复杂。楼顶为十字交叉大脊歇山式,上披异型黄色琉璃瓦,中座镏金宝顶,屋檐分三层,楼角共出顶28处,窝顶16处,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金碧辉煌。所用大木均为上等楠木,制作工精,凡一榫一铆,一升一斗,均严丝合缝。其建筑平面为十字曲尺型,计100多平方米,连城台在内高27.5米,其建筑形式在我国古代楼式建筑中极为罕见。

  • 山东

山东聊城水上古城中心,始建于明初洪武七年(1374年),是用修缮城墙的余料建成的,俗称“余木楼”。光岳楼建于砖石砌成的石基之上,楼通高33米,台高9米占地1238平方米。为仿木结构,四层五间,高24米,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繁缛,飞檐如翼,回廊相通,体现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风格。楼内有清代历次重修的碑记和题诗石刻20余方,其中有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御诗碑。

太白楼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

蓬莱阁

蓬莱,因有海市之胜,历史上曾是秦、汉之君巡视的地方;之后,八仙过海的传说又长久地依附在这里,遂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仙境。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将唐代渔民所建的龙王庙移至丹崖山西侧,在原址始建蓬莱阁,“为州人游览之所”,并著《蓬莱阁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知登州军州事,虽在任五日,却挥毫走笔,瀚墨流芳,遂使蓬莱阁得登龙门,成为天下绝胜。

  • 山西

现存的古代建筑,以山西最多,达九千余座。 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

其中宋金的有106座, 明清建筑,计有8千多座 。

古建里有句话叫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就能说明了。所以这里多说一点。

首先众所周知的平遥古城

山西省平遥县以古城闻名,城墙周长6公里,高8—10米,墙身素土夯筑,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门外也筑瓮城。平遥城墙造型美观,防御设施齐备,筑城手法古拙。

平遥城内的金建文庙大成殿,元建明修清虚观,明建清修市楼,明建清修城隍庙,还有明清票号、钱庄、当铺、布庄、烟店、商号及民宅等,与城墙相互衬托,古老悠远,完全是一个被遗落在历史尘埃里的小城。

鹳雀楼

鹳雀楼在其山西省永济市,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毁于战火,重建于1997年。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景色壮美,历代文人墨客留诗者众多,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尤为著名。 整个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了晋南地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应县木塔

有 “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之称 ,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六檐五级,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分层立柱,逐层叠架,明层布列塑像,暗层内加固支撑,塔总高67.31米,内外两周柱子上皆用斗拱传递荷载,极顶塔刹完好无损,是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古建筑,也是世界上高层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私心认为超级有二次元的感觉)

像不像!!!美cry啊

山西的殿

山西五台李家庄的南禅寺大殿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建,规模不大,单檐歇山,梁架结构简炼,屋顶举折平缓,技法古老而纯熟,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会昌灭法”前的佛寺殿堂。

芮城永乐宫,是我国元代著名的道教宫观建筑,四座殿堂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不设廊庑和配殿,筑宫墙两道内外环峙,三清殿最大位居前端,纯阳、重阳两殿布列在后,三殿之间以高耸的甬道和月台相联,不类寺庙规制,有若宫庭格局。

山西

解州关帝庙,是我国关庙之首 ,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更为我国大型建筑中所罕见。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湖北

荆州古城墙

湖北省江陵县的城墙相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原为土城墙,南宋时改建为砖墙。现在的城墙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重建的,高9米,宽10米,周长9公里。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这里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4座藏兵洞。

楚纪南故城

黄鹤楼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诵。因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地位。

顺便就说一下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

  • 江西

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 47000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使作为文化名楼而名扬天下。

  • 湖南
  •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军台,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就到这吧~以上

五、寺庙建筑的建筑特色?

我国清真寺建筑特色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庭院数进,宽敞明静,曲栏环绕,松柏碑亭,典型的中国庙宇式建筑;有古朴雄伟、雕梁画栋、大殿宽敞的中国宫殿式建筑,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阿拉伯式或中阿合壁式的清真寺建筑。即有大园顶、拱形门窗、攒尖塔挑。如宁夏银川市南关大寺和即将落成的宁夏伊斯兰经学院的建筑,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中阿文化的融合交流。

六、深圳城中村有哪些优秀的建筑?

项目:白石龙文化中心方案设计-文化视窗

蚁设网入驻商户: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深圳分公司(BCCI)

先上一波效果图

项目背景与挑战

项目地点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区民治街道,位于深圳中轴线,东接龙岗区坂田街道,南邻罗湖区清水河街道与福田区梅林街道,西靠南山区桃源街道,北连大浪、龙华街道,是龙华区与南山、福田、罗湖、 龙岗四区的交会处。

项目的地块编号为 35-02,用地性质为文化设施用地。该地块面积为 17013.65 ㎡。拟选址用地面积为 6328.51 ㎡,是 35-02 地块的其中一部分。

白石龙文化中心项目以民治街道辖区居民为主体, 辐射全区,满足人民文化艺术学习教育、文化艺术展示和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总体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增进当地居民的团结、促进群众友谊。

项目周边建筑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用地东侧的大营救纪念馆是深圳市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文物收集最全的纪念馆, 是国内唯一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性纪念馆,也是岭南地区收藏“大营救” 史料及文物最多的主题性纪念馆。

白石龙村

用地东、西、南三侧紧邻白石龙村,周边建筑密度极大,城中村建筑均为高层,是展示性较差的界面。 通过全景现状可以发现城中村建筑高低错落,并不是完全的密不透风的墙。

建筑可视性分析:从四号线(龙华线)及六号线(光明线)的从南往北的轻轨上,均能看到场地,是重要且独一无二的向外展示的一个机会。

设计生产

第一步-最大化土地利用

用地满铺,充分利用不规则用地,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发挥最大化的土地价值。

第二步- 塔楼退让,减少城市压迫感

塔楼上部往后倾斜,避免文化中心对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造成体量上的压迫感, 同时也有利于塑造更加亲切的城市建筑界面。

第三步—底层架空,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底部三层架空,适应深圳亚热带气候特征, 无缝连接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及城市街道空间, 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第四步—垂直公共空间系统,联系底层与塔楼

在北侧沿城市主要展示面上,我们设置了联系所有楼层的坡道及台阶, 强化楼层之间的联系,形成连续的垂直公共空间系统。

第五步- 屋顶剧场,塑造有体验感的第五立面

塔楼顶部,利用退台创造一个室外剧场空间,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并形成具有美学特征与场所体验感的第五立面。

第六步- 文化视窗,独特的城市空间对话关系

结合周边建筑的高度特征,文化中心立面采用视窗的形态对话周边的建筑, 向城市充分展示自身的形象,形成独特的造型语汇及艺术感。

现在在来说说这个项目的

设计亮点

从项目的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出

小车流线组织

依据要求只能在沿民丰路段设置双车道车行出入口,沿右行规则在后场设置卸货区和地库入口;在靠近出 口设置地库出口,方便车辆快速右行从民丰路驶离

货车流线分析

依据要求只能在沿民丰路段设置双车道车行出入口,沿右行规则在后场设置卸货区和地库入口;在靠近出 口设置地库出口,方便车辆快速右行从民丰路驶离

消防分析

车行出入口作为消防车入口,西侧及南侧利用建筑退距设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东北角则借用现有停车场 出入口作为消防车出口

人行流线分析

北侧沿民丰路设置人行主入口,进入场地后通过架空层直达南侧保留榕树广场;东侧设置次入口能够将大 营救纪念馆的人流导入架空层,通过架空层以及垂直交通快速到达建筑各层。

设计亮点

  • 清晰高效的流线组织
  • 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系统
  • 与环境积极对话的建筑立面

亮点1. 清晰高效的流线组织

在功能上,根据空间的使用频率及人流密度对建筑进行分层设置。人员密度较高的群众文化推广区设置于建筑低区,既提升下部公共空间活力,又有利于满足人员集散要求。 上部设置群众艺术交流区,发现和培养各类艺术人才,丰富市民精神生活。

在流线组织方面,通过明确的功能分区及独立的出入口设置,方案实现了多种流线的高效分离,水平交通与垂直流线互不干扰。

车行流线分析

依据要求只能在沿民丰路段设置双车道车行出入口,沿右行 规则在后场设置卸货区和地库入口;车辆右行沿单车道逆时 针不断行驶;地库出口设置在靠近车行出口位置,方便车辆 快速右行从民丰路驶离。

群众文化推广区流线分析

群众文化推广区位于 1~3F,首层是室外展厅与室内展厅相结 合,完全开放的十字架空空间强化了展示区的开放性。市民 群众可以通过东北角大台阶或者中央楼梯直接上至非遗文化 推广区各层。

亮点2.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系统

为最大限度的释放底层空间,建筑底部进行架空处理,24 小时无条件供公众使用。 在北侧沿城市主要展示面上,我们设置了联系所有楼层的坡道及台阶,强化楼层之间的联系,形成连续的垂直公共空间系统。

塔楼顶部,利用退台创造一个室外剧场空间,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形成具有美学特征与场所体验感的第五立面。

群众文化推广区

群众文化推广区位于 1~3F,1~2F 主要以非遗展厅为主,包含了首层的临时展厅与二层的固定展厅,以满足随着时代变 化的需求以及多种交流活动的可能行,总共能够容纳至少 14 项非遗文化展示。

3F 主要是龙华区名人名家工作室,总共包 含了八位。首层是室外展厅与室内临时展厅相结合,完全开 放的十字架空空间强化了展示区的开放性。市民群众可以通 过东北角大台阶或者中央楼梯直接上至非遗文化推广区各层。

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系统

屋顶露天电影院

垂直公共空间系统在八层设置了坡道,能够直通屋顶 空间,屋顶利用设备用房的高差设置了露天电影院。 西侧电梯组能够直通屋顶层,临电梯厅我们设置了咖啡吧,既能服务建筑内的办公人员,同时又为看电影 的市民提供娱乐服务。

亮点三:与环境积极对话的建筑立面

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的建筑形式及立面材料,是传统的中国坡屋顶建筑。 我们的文化中心,就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对话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并采用新的胶合木建造技术, 生态的建筑材料能够适应更大的空间跨度,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建筑立面

从传统瓦面坡屋顶中我们提取了瓦面单元与其层叠式排布方式。通过新材料 ETFT 膜运用最为成熟广泛的双层单气枕做法重塑瓦面机理。 为配合气枕构造,我们将矩形层叠式做法进行优化,因为菱形能够更好支撑 ETFT 膜结构。

ETFT(Ethylene Tetm nuoro Ethylene) 膜: ETFE 膜材料的成分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它是无织物基材的透明膜材料。 ETFE 膜材料的透光光谱与玻璃相近(俗称为软玻璃)。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决定了其在建筑空间上独一无二的 地位。其透光率较高,至少在 90% 以上,同时对于材料的透光率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可控制性。

哈德逊艺术中心 Hudson Center for the Arts

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地址:深圳市龙华区

总用地面积:6328.51㎡

总建筑面积:19800㎡

设计阶段:概念设计

设计单位: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深圳分公司(BCCI)

主创建筑师:贾耀东

设计团队:余洋、应仁富、康颖

七、商代建筑的建筑特色?

答:这一时期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成就是基础性的,其影响极为深远。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皇家建筑,已有了事先踏勘地形和规划布置。周武王建雒邑,即命周公旦赴当地“相土尝水”。另如秦雍城之宫殿、坛庙,以及商、周之贵族墓葬,显然都是经过规划才施工的。而在商代藁城台西民居墙内发现的白云母及石英划出的直线,以及战国中山国王墓内出土的铜版《兆域图》,也都具体说明了这个问题。

2.就使用功能而言,到周代为止,宫殿、坛庙、陵墓、官署、监狱、作坊、民居……等建筑均已出现。也就是说,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内涵都已经具备了。

3.自原始社会就已大量使用的土木结构,到夏、商、周时期,这种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木柱梁为房屋结构的形式已经成为当时建筑的(特别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柱网亦逐渐趋于整齐,又出现了斗拱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建筑结构构件。虽然实物无存,但间接表现在西周初期青铜器令和战国中山国王陵出土之铜架中,木构件也更加精确多样。夯土广泛用于筑城、大面积广庭和建筑台基,技术又有了提高,特别是高台建筑的出现,是与夯土分不开的。

4.陶制地砖、屋瓦、水管和井圈,铰叶等的使用,是建筑技术上一个重大进步,不但发掘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建筑构造,延长了使用时间,还改善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在陵墓中使用白胶泥和积沙的方式以防水、防盗,也应说是相当成功的措施。

5.等级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建筑中来,商代墓葬制式即是一例。到周代封建制度更加谨严,例如对各级城市的面积、城阙高度、道路宽窄……均有明确规定。在使用色彩上亦有区别,如柱子的颜色,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

6.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也逐渐规格化。如周代对道路的宽窄以“轨”度之,城墙高宽以“仞”、“雉”、“寻”度之,一般建筑用“丈”、“尺”、“寸”度之,室内面积则称之以“筵”,筵即席也。

7.建筑外观总的比较低平,这是因为当时尚未能解决高层结构问题。但后来出现了高台建筑,使建筑外观有了很大变化。已知当时建筑的屋盖形式有四坡(即“四阿”)、攒尖、两坡等多种。色彩方面,除柱按等级着色外,又有墙面刷白、地面涂黑的做法。

建筑构件的外形也常予以装饰,如燕下都出土“山”字形栏干砖、虎头形出水管等。在装饰构图方面,如同心圆、卷叶、饕餮、龙凤、云山、重环等纹样,常见于瓦当及空心砖上。而铸于铜器、漆器上的纹样就更加精美,如三角形、波形、涡形等,其中若干亦已用于建筑本身的装饰。

八、广西特色建筑?

广西的特色建筑是程阳风雨桥。

广西著名建筑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程阳风雨桥。

风雨桥简介:

   程阳永济桥,又叫程阳风雨桥、程阳回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城北面20千米处(林溪镇境内),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成。

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程阳永济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1982年2月23日,程阳永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武汉特色建筑?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河畔的黄鹤大厦建于三国时期。它成名于唐代,历代名人诗词数不胜数。它是武汉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三镇的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2、江汉关

  江汉关位于汉口江大道交汇处,与上海河海关,广东海关列为中国三大海关建筑,总高度46米3米,钟楼顶高83米8米,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建筑。这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风格和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建筑。附近的江汉路是武汉最著名的步行街之一,汉江大道的所有建筑都是复古的,非常有特色。

十、义乌特色建筑?

1、冯雪峰故居

冯雪峰故居是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二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中间一个天井,厅堂中摆着冯雪峰的塑像,陈列着生平事迹照片及国家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

2、华溪森林公园

华溪森林公园位于义乌市东北部的廿三里街道,地处天目山余脉武岩山麓多山谷和溪涧,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形态各异,东靠东阳吴宁、西北临荷叶塘、西南与廿三里接壤,1998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2平方公里。森林公园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区。

3、黄山八面厅

黄山八面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坐西南朝东北,纵轴方位NE45°,建筑呈矩形平面,占地面积2908平方米。八面厅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4、义乌市骆宾王公园

义乌市骆宾王公园地处城中中路的骆宾王公园,虽只是一方小小的园地,然公园内外成了两个世界。公园外面是喧闹的现代都市,可尽情地享受繁华与便利、成熟与时尚;里面是亭榭错落,回廊曲折,白鹅游湖,林木郁郁葱葱,古色古香,于闹市中独保一份纯粹与自然,带给你一份宁静悠闲的生活。

5、滴水岩

滴水岩位于义乌苏溪镇。走过苏溪下桥向左拐,面前就是滴水岩(又称水竹洞天)。相传朱元璋率将士经苏溪憩息时在溪里喝水,觉得苏溪的水特别清甜可口,且看溪水中竹影摇曳,山上秀竹叠翠风姿绰约,遂美其名为水竹洞天。加上长年有水从巨岩上滴下,又称滴水洞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