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复遗言?
1921年10月3日,令家人听来感觉窒息的一阵接一阵沉重的喘息声从严复的胸腔艰难传出,更从郎官巷16号严复的卧室艰难传出。
没有谁比严复此刻的头脑更加清醒,他在陈旧的书桌旁艰难坐下,强忍住气短写下自己的遗嘱,做撒手人寰的准备: “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十月三日,愈野老人喻家人诸儿女知悉:吾自戊午年以来,肺疾日甚,虽复带病延年,而揆之人理,恐不能久,是以及今尚有精力,勉为身后传家遗嘱如左。…… 嗟呼!吾受生严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攸忽,一误再误,致所成就,不过如此,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耳顺以后,生老病死,倏然相随而来,故本吾自阅历,赠言汝等,其谛听之。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 须勤思,而加条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 审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贵,亦当不贫贱。贫贱诚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余则前哲嘉言懿行,载在典策,可自择之,吾不能缕尔。愈野老人力疾书。”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16号与世长辞,终年67岁。严复一生育有四男四女,咽气时仅有二女儿严璆陪伴在身边,可谓名副其实地逝于寂寞之中。也是在严璆的陪伴下,严复于1921年夏天去鼓山喝水岩避暑,写下《灵源洞》与《避暑鼓山》两首诗,这应该是严复写下的最后的文学作品。 严复墓,今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首句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二、严复译著?
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早年投身海军、留学英伦,归国后长期在北洋水师学堂从事海军教育。
在民族存亡的转折关头,严复译述了《天演论》一书,为国人敲响了救亡警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投身于救亡运动。此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严复担任过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及总办(校长)、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等职。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候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三、如何评价严复的书法?
!!多图预警!!
严复的书法,这是他们那个时代,一个使用毛笔文人的基本水准。
十名同时代的文人在一起,他这个字,排在中腰。好一点四五名,坏一点六七名,不在上游。
清末民国期间,本身就是书家本色的,比如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章太炎、马一浮、于右任等,他们本身书名就大。这些就不说了,即是不善书的政要、学者,都有过人之处。甚至我们印象中的一些军阀、大总统、特务头子、大汉奸,也并非草包。
我们来看一看好了。
现在可查的资料很多,我用的都是17年自己在台北游玩时,展览中拍的一些,有些杂乱。
我想这其中有几位,会让人吃惊。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如竺可桢、闻一多等几位的书法,从来没见过,竟然这么好!
好了,我们来看吧。
四、严复的名言?
1.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3.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五、严复的老师?
黄宗彝是公认的大文人、大学者,严复12岁时,严复父亲严振先果断找来黄宗彝为儿子启蒙。两年后,黄宗彝病逝,其子继续当严复老师,与陈士辉、陈登瀛对黄宗彝的栽培,如出一辄。
黄家父子的到来,给了少年严复厚实的国学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严复也可以说是师承陈登瀛。
六、严复译文赏析?
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
七、严复名言?
1、百金买骏马,干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2、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3、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4、民智者,富强之原。
5、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6、译事三难:信达雅。
7、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8、师夷长技以制夷。
9、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10、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11、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这就是“群己界线”,或曰“群己权界”。
12、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13、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
八、严复的孙子?
严侨是严复的孙子,严琥之子。
1950年8月,严侨以地下共产党员身份来到台湾,住台中市北区育才街5号,在台中一中任教。喜欢喝酒,因为没钱,只能喝公卖局出品的最劣质的米酒。严侨与学生李敖有交往。1953年深夜被拘捕,关押在火烧岛。胡适告诉李敖严侨已出狱。严侨出狱后,李敖继续与严侨来往。
2005年,叶明勋随着李敖拜访中国大陆,严侨由中国共产党追认为“烈士”,已证实他的地下党员身份。
九、严复的名人事迹
严复的名人事迹
严复(1813年-1872年),字慎齐,号叔度,原籍浙江富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名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我们将介绍严复的一些令人钦佩的事迹,展示他在教育和翻译领域的杰出贡献。
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严复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他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学堂“养晦书院”,为中国年轻一代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严复坚信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为此他倾尽心血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四育全面发展,树立了“明理、立功、先后为人”的教育理念。他的办学思想和方法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严复不仅注重学科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他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教育事业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石。
翻译事业的开拓者
严复还是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意识到翻译对于传播和吸收外来先进知识的重要性。他将翻译视为沟通中西方文化桥梁的重要工具,为此他广泛研究外国文化,并尝试将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严复最著名的翻译作品之一是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人类理解论》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哲学思想的作品。严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了这本重要著作,使它能够被更多的中国读者所理解。他的翻译工作打开了中国文化对外界的窗口,引领了中国思想的先进潮流。
政治事业的倡导者
在政治方面,严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坚信中国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积极倡导科学、民主和宪政的理念。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主张中国应该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为国家的崛起提供支撑。
严复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一起创立太平天国,致力于打倒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国家。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但严复的理念和坚持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终生追求的境界
严复是一个永远追求进步和卓越的人。他不断学习、思考,不断超越自我。无论在教育、翻译还是政治领域,他都始终保持着对真理和人民的热忱。严复的名人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缩影。
严复将中国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开辟了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新天地,为中国政治改革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一位值得我们深思和纪念的名人。
严复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无论是从教育、翻译还是政治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严复的事迹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向严复致敬,为他的辛勤付出和伟大贡献点赞!
十、严复思想主张原文?
教育思想
(1)“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严复主张用和缓的教育救国的方法来破除中国的厄运,主张中国要富国,具体的途径便是用三育救国,即“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兴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要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禁止吸食鸦片和革除女子缠足的陋习;开民智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西方,要开发国民的智慧,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兴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的伦理道德。这三育教育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三育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他还强调这三育是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偏废。
(2)“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严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他认为洋务派讲的西学只不过是学习西方的皮毛,真正的西学要包括西方的“民主”、“政体”、“科学”。他不同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认为体和用本不可分,中学与西学各不相同,“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还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一问题。从严复对西学的态度来看,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过于忽视中国传统学说也是片面的。但他积极提倡西学,主张“体用一致”有积极意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